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材料科学 >

碳纳米管负载碳化钨及其性能研究(7)

时间:2017-02-26 15:44来源:毕业论文
图 3.1 MH1、MH3、MH7、MH8的吸脱附等温曲线 图为多壁碳纳米管MHx的吸脱附等温曲线。对于载体本身来说,孔径均小于50nm,处于微孔的定义范围内。而当大量


 图 3.1 MH1、MH3、MH7、MH8的吸脱附等温曲线   
图为多壁碳纳米管MHx的吸脱附等温曲线。对于载体本身来说,孔径均小于50nm,处于微孔的定义范围内。而当大量的碳纳米管团聚在一起时,会随机产生孔径很大的环状组织,其孔径处于介孔范围内。由文献可知,等温吸脱附类型共有6中。I型等温线的特点是,在低相对压力区域,气体吸附量有一个快速的增长。II型等温线一般由非孔或宏孔固体产生。III型等温线以向相对压力轴凸出为特征。IV型等温线由介孔固体产生。V型等温线的特征是向相对压力轴凸起。VI型等温线以其吸附过程的台阶状特性而著称。气体吸附量的快速增长均处在中上相对压力区域,且由上述分析得出,进行吸脱附实验的载体的孔径均处于微孔和介孔的范围。相对压力轴也没有明显的凸起或是成阶梯状态。故本实验所有载体均为IV型。
迟滞环的形成原因是:载体先进行吸附实验。当吸附量达到一定值是,开始进行脱附实验。通常来说,吸附曲线应和脱附曲线保持一致。但实际上由于孔径过小,导致脱附实验过程中会形成阻塞,使脱附曲线偏离了吸附曲线。当脱附完全之后,曲线又会与吸附曲线保持重合。
图中所有载体均出现迟滞环。但开始出现迟滞环的相对压力互不相同。其中以多壁碳纳米管MH1的吸附量快速增长开始处的相对压力最小,为0.4左右。这说明MH1的孔径最小。而其他载体的吸附量快速增长开始处的相对压力则相差不多,均在0.8左右。
3.2.     孔径分布柱状图
图 3.2多壁碳纳米管MH1、MH3、MH7和MH8的脱附孔径分布图
图3.2为多壁碳纳米管MH1、MH3、MH7和MH8的脱附孔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各个载体的incremental pore volumn在不同孔径区域的分布情况。对于载体MH1,各孔径区域的incremental pore volumn分布较为均匀,数值上均在0.01~0.05之间。其中平均孔径在7~12nm的incremental pore volumn最为突出,在0.04附近。载体MH3的脱附孔径分布则不如MH1均匀,集中分布在孔径为66~12nm区域。孔径在33nm的incremental pore volumn最高为0.4。孔径66.5和21.6nm的incremental pore volumn次之,在0.15以上。MH7、MH8的分布则大致与MH3相同。MH7的incremental pore volumn以平均孔径为34.6nm的最高,为0.25。平均孔径为70.9nm的incremental pore volumn为0.20。平均孔径为21.7nm的incremental pore volumn为0.06。其余平均孔径的incremental pore volumn则很低。MH8的incremental pore volumn大多都在平均孔径为66.5和33.1nm处较高,这两个孔径的incremental pore volumn数值相差不多,均为0.19左右。
3.3.     XRD物相分析
 图 3.3 AMTMH1在使用1.3% H2和4% CH4混合,其余为Ar气作为反应气体时,不同保温时间生成的物相XRD对比图

图3.3为以偏钨酸铵(AMT)为前驱体,负载碳纳米管(MH1)后以1.3% H2和4% CH4混合,其余为Ar气作为反应气体时,在流量均为73ml/min,样品质量均为0.4g,加热温度均为975℃下做出的关于保温时间对物相影响的对比试验。
通过分析XRD图得出,在流量均为73ml/min时,延长保温时间至2h导致W2C比例增加,使W2C成为主相,其中根据W2C的[102]晶面衍射峰计算其晶粒的粒径尺寸为28.8nm。在48.296°的WC的峰为WC的最强峰,晶面指数为[101],其晶粒的粒径尺寸为15.8nm。而相比之下,在保温1h后得到的样品中,WC最强峰所对应晶粒粒径尺寸仅为13.5nm。因此得出,在使用此气体时,延长保温时间对样品纯度有不利影响,会使W2C有替代WC成为主相的趋势。
 图 3.4 AMTMH1在使用1.3% H2和4% CH4混合,其余为Ar气作为反应气体时,不同流量生成的物相XRD对比图 碳纳米管负载碳化钨及其性能研究(7):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340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