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刺治疗脑血管病机理研究的认识

更新时间:2011-6-11:  来源:毕业论文

摘 要 从神经电生理和脑组织形态学、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生化指标、免疫、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系统回顾近年来针刺治疗脑血管病的机理研究,并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关键词 脑血管病; 针灸疗法; 文献综述

  脑血管病属于中医“中风”之范畴,现代医学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闭塞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和脑栓塞以及早期出现脑血管痉挛),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本病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和并发症多等“四高一多”的特点,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现代医学认绝缺血性脑卒中大多数是由于脑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或颅外栓子栓塞动脉,造成脑血流灌注障碍而引起。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主要病理基础是颅内血肿和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导致了神经功能障碍。许多全身性血管病变、局部脑血管病变及血液系统病变均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其病因可以是单一,也可由多种病因联合。近年来随着针刺疗效的提高,其机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1 神经电生理和脑组织形态学的研究

  脑电活动是直接反映大脑皮质细胞功能状态的较好指标,只要神经细胞功能稍有改变,其电活动即随之变化,因此进行动态脑电活动观察可以很好地评估脑缺血损害的严重程度。应氏[1] 采用夹闭沙鼠双侧颈总动脉致脑动脉缺血,研究针刺风府和哑门对沙鼠全脑缺血及再灌注时脑电的影响,发现缺血10分钟脑电幅度受到严重抑制,总功率显著下降,再灌注后难于恢复,于再灌注120分钟后脑电恢复到缺血前的27.39% ±11 31%,而在缺血时电针组动物再灌注后脑电恢复迅速,且再灌注120分钟时脑电恢复到缺血前的71.45%±16.46%。提示电针能减轻脑缺血时脑电活动的抑制和促进再灌注后脑电活动恢复。罗氏等[2]实验证实针刺可使脑缺血性大鼠大脑皮质层神经元线粒体肿胀程度明显减轻,提示针刺对脑缺血时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有改善作用,从形态学方面肯定了针刺对缺血有保护作用。

  2 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脑血管的扩张与收缩,控制着脑血流量的大小,影响着脑的血液供应,脑血流图波幅是反映血管充盈度或搏动性血液供应的主要指标。研究表明,中风患者脑血流图大部分表现为波幅低、波形异常改变。而针灸能使患者病灶侧波幅增高,脑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张氏[3]发现针刺风池穴具有扩张椎-基底动脉的作用,增加脑的血流量,促进侧枝循环建立,改善病变脑组织的血氧供应。农氏[4]认为温灸百会穴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针刺内关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血氧供应,调整脑血流。

  3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血液流变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血液的粘弹性、触变性以及血细胞的变形、聚集以及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等特性。现已证明,许多疾病和病理过程中,都有明显的血液流变性障碍。因而采取针对血液流变性障碍的治疗措施,纠正已存在的血液流变性障碍,对于改善循环功能、缓解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脑血管病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液粘度升高,以致血流减慢。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组织坏死,而针灸能有效地改善这种异常状态。邢氏等[5]观察到针刺具有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等作用。吴氏等[6]治疗中风患者发现,体针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而头电针组除这三项指标外,还对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间有明显改变,并且头电针组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比、红细胞指数等也有降低的趋势。

  4 对生化相关指标的研究

  4.1 对脂代谢的影响 脂类代谢异常是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也是脑梗死的高危因子,故控制血脂是防治动脉硬化的根本措施之一。郑氏等[7]以血脂为指标研究电针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发现电针治疗2周后,甘油三脂(TC)和总胆固醇(TG)水平明显下降(P<0.05)。彭氏[8]研究表明针刺治疗脑梗塞患者后,可明显降低TC水平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血脂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在血中运输,故血脂的改变必然伴有脂蛋白特别是载脂蛋白的改变。

  4.2 对自由基的研究 脑缺血时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并且其清除系统的功能受损,氧自由基可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而破坏膜的结构,损伤脑细胞。吴氏等[9] 研究结果表明中风患者经常处于高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血症状态,体针对降低中风患者LPO 水平有十分敏感的疗效,且这种作用与患者的性别、病灶性质、辨证分型之间无相关性,而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呈同步相关的变化。

  4.3 对神经递质和神经元的研究 神经递质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针刺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防止或减轻神经元的损害。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缺血性脑损伤与神经元兴奋性氨基酸(EAA)的过量释放,进而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密切相关。EAA主要包括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两种,是中枢内的兴奋性递质。马氏[10]实验证实:手十井穴刺络放血对防止脑缺血时脑细胞内Ca2+超载、避免或减轻神经元坏死有意义。

  4.4 对血管活性物质 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研究 TXA2和PGI2,NO和ET这两对血管活性物质在调节脑血液循环和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TXA2和PGI,两者平衡是构成文持正常血小板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功能与正常血液凝固性极为重要的内稳机制。TXA2一PGI2系统失衡是中风发病的重要机制。殷氏[11]研究表明脑缺血患者急性期TXA2代谢产物TXB2显著增高,PGI2的代谢产物6-K-PGF1a 显著降低,二者比例严重失调,针刺阴郄、郄门等穴位,1O天后.TXB2明显下降,6-K-PGF1a 升高,二者比例接近正常。NO和ET是近年来发现的血管活性物质中的两个最要的因子,N0具有强烈的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中性白细胞聚集和粘附作用,ET是至今发现的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源性血管收缩肽,正常情况下,血管系统中N0/ET保持动态平衡,文持血管正常张力。卢氏[12] 研究表明大鼠急性脑缺血时,血清N0水平降低,血浆ET水平升高,而电针督脉经穴后可提高血清N0水平,显著降低血浆ET水平。急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中NO、ET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电针督脉经穴可使脑组织中NO、ET 向正常水平逆转。

  5 对免疫的研究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免疫器官和功能都在衰退。针刺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它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具有良性双向调节的特点。这种双向调节体现在针灸能使过强或过低的免疫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姜氏等[13]观察到急性脑卒中病人的CD3,CD4/CD8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CD8高于正常人水平,差别具有显著性,说明了脑卒中病人的细胞免疫状态严重低下,免疫功能处于极度紊乱状态,而针刺能明显地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

  6 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6.1 对及早基因(C-fos)的研究 C-fos基因是即早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s)家族中的一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c-fos基因参与细胞生长、繁殖分化、信号传递、学习与记忆等生理过程,在绝大多数细胞包括神经元呈极低表达;病理情况下,C-fos基因的表达及调控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C-fos可被一过性脑缺血所诱导。应氏[14]等观察到电针能显著加强急性全脑缺血沙鼠海马各区C-fos蛋白的表达,同时电针能改善缺血后CAI区神经元的变性坏死,提示电针对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加强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1] [2] 下一页

针刺治疗脑血管病机理研究的认识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