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1-6-17:  来源:毕业论文

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台州市黄岩区城关中学    肖彩鸿
摘要:笔者从一次公开课后的反思中意识到,科学探究教学要讲究有效性。在平时探究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为探究而探究的现象,而忘了这个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起的作用,另外,有大量的课堂探究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而导致探究教学低效现象屡见不鲜。 笔者就新课改以来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从:一、创设有效情景,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二、适时进行指导,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三、改进拓展实验,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四、及时进行讨论,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四个方面来谈谈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科学探究  教学  有效性
有幸参加了市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并上了一节《物质的导电性》的公开课,同时听了同行的两节相同内容的课。课后在进行评课时,对三节课进行肯定的同时,有一些同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节课在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时,各自虽有不同的侧重点,学生也拿出身边较多可以被检验有无导电性的物体,但实际效果差异较大,如何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做到真正的“探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事后我对这个问题细细想了一番,觉得确实在平时的科学探究教学中由于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所以在实行中有可能忽略了课堂的有效性,甚至会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机械化的探究,二是放羊式的探究。那么,什么样的科学探究课是有效的呢?
     我国学者叶澜以“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为题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扎实”即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充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即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文、能力的投入。“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文的碰撞。“真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课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由此,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和听课感受谈谈科学探究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景,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从心理学上看,生动、自然、贴切的情景可以引起学生对认知对象的认同感,给教学内容赋予生命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将自己的经验世界与认知对象发生互动,使“同化和顺应”过程得以顺利完成。一个好的情景,能引发学生发现、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有效的探究式课堂,进行发现式学习。
在实验中创设有效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真正发挥实验的最大功效。例如教学《液体的压强》时,在利用底部和侧壁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研究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后,教学“液体内部压强”往往是按照课本先介绍液体压强计后用压强计去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这样教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容易给学生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液体内部压强只能用液体压强计来测量,因此会束缚学生思文。其实上述教学会错失让学生进行探究的良好时机。若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教师有意识地预设如下问题情景:“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是否也有压强呢?如果有,怎样来观察呢?”使学生容易想到“把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液体中去进行观察”。运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去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结果发现橡皮膜有变化但不明显,此时教师可趁机激发学生思考,寻找更佳的器材。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出示“液体压强计”必定能达到水到渠成之功。从“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到“液体压强计”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经过探究后获得自主发现,体验探究学习快乐。
笔者在进行“酸的性质”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情景如下:我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只洁净的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2—3滴石蕊试液(甲溶液);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盐酸(乙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会儿就看到A烧杯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  (1) 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给出你的猜测。  
 生1: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
生2:B烧杯中的浓盐酸挥发出一种气体,溶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溶液变成红色。
生3:A烧杯中滴入的石蕊试液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色,与B烧杯无关。
生4: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生5:…… 
  (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测。提供的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胶头滴管、 滤纸;蒸馏水、石蕊试液、浓盐酸、氯化氢气体等。  
  (3) 对这个趣味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你的结论是什么?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实验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如“在新制的生石灰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比较”,“倒扣在桌上的烧杯中一高一矮的两支蜡烛哪支先熄灭?”等实验都可以为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提供有效的学习情景。
二、适时进行指导,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科学课程理念指明,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学生整个探究过程中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尤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当你不能讲出有意义的话的时候或没有把握的时候,就不要讲话,让学生自己去做,最好在学生注意力开始松懈的时候才进行课堂讨论。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自主发现的过程。竺本达教授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经历中,思文和行动应该比语言占优势,甚至在讨论中,教师也应该少说、多看、多听、多感受。学生们的话也主要在活动后的讨论中表达,是集体思想的精华。实际上如果教师问题问得不好,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探究。
例如,笔者听了这样一节《物质的导电性》公开课,在学生探究“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时,教师在巡视时发现一组学生拿出改正液做实验,可能觉得比较好吧,就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改正液能导电吗?”当时几乎每个小组都停下正在探究的物体,纷纷拿出改正液去探究其导电性。我认为这样提问不足取。首先,当学生沉浸在探究乐趣时教师不适时的提问,干扰了学生探究时的注意力、观察力,中断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思考。其次,当学生将桌上现有的物体一一进行实验后,拿出身边可探究的物体时,学生进行的是自由的探究,各小组拿出的物体各种各样,不需要强调对某个物体导电性的探究。因此,当学生在探究时,教师应多看、多听,对各组探究过程出现的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记在心里,尽量少说话,除了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个别指导外。然后在探究结束后,再对实验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由小组提出,全班学生讨论,这样,使个别学生的发现转化为全体学生的知识,提高了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1900

[1] [2] 下一页

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