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中学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更新时间:2011-6-14:  来源:毕业论文

中学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黄岩东浦中学    陈卫东
【摘要】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抓住本质,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全文着重解决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在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问题  情境  创设
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深入分析、钻研教材,努力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线索,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1. 创设奇趣式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文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课堂中奇趣式的问题情境,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激昂的情绪,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有明显地提高,学生会很快进入学习情景并自主学习,从而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案例1] 在学习了《水的浮力》后,再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入:在漏斗中放入一只小塑料球,先问学生若往漏斗中倒水,小塑料球会不会上浮?学生都会答“会上浮”。接着往漏斗中倒水,实验结果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只见有少量水从漏斗下端管口流出,但乒乓球并没有上浮(右图一),学生们惊讶不已。再接着用手指堵住漏斗下端管口(右图二),结果看到小塑料球上浮。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实验现象,引发了学生极大的求知热情,大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再经过教师点拨,学生很快掌握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教学中很多概念、规律,都是从实验中得出的。当学生面对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他们思文活跃,积极主动去尝试探究其中的奥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科学实验中各种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准确形成概念,掌握科学规律。
1.2. 创设递进式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科学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和领悟。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它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采用递进式问题的提问形式,既可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锻炼学生思文的质和量,拓展学生思文的深度和广度,还会使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案例2] 在教学“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可不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
(1)此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检验出来?
(3)叶片是绿色的,我们如何从叶片中更清楚地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4)如何把叶片中的色素脱去?
(5)叶片放人酒精中后为什么要隔水加热,直接加热酒精行吗?
(6)如何肯定叶片中的淀粉一定是光照下制造出来的,而不是叶片中原来积累着的呢?
通过这一系列层层推进式的问题提问,使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在充分思考了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之后,学生自己可以设计出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实验步骤。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易忘记,过一段时间即使部分忘了,还可以自己推理出来。通过这种递进式的问题讨论,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创设试误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外部知识直接输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以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将新知识进行主观改造后,纳入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完善和丰富。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传授知识,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力求提供简化、纯化后的问题情境,这种教学缺少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和让学生思辨与交流的机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试误”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若能挖掘学生思文中的错误点,寻找学生知识建构的支点,创设能激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
   [案例3] 在教学“长度的测量”时,学生小学时就会使用刻度尺,已有测量长度的知识基础,认为测量物体的长度很容易,就有露一手的想法,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可对学生说:“大家先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看哪个同学最棒。”学生们认为这太简单了,就纷纷动手,开始测量了。结果让大家非常意外,有的同学测量结果忘了写单位或写错单位;有的同学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有的忘了估读;到台上测量的几个同学,用老师提供的厚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没有贴近被测物体测量。教师对测量长度的方法作了点拨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点,接着让学生再去测量其它物体的长度,结果学生都能测量正确。   
通过创设试误式问题情境,让学生先“碰壁”,引起认知上的冲突,当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平衡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自觉解决冲突的任务,从而达到认知新的平衡,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牢固的、灵动的。
1.4.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科学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进行设疑、引思、探究,学生对科学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科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品质。
[案例4] 在教学“力的作用效果”时,把生活中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还原在课堂中:
视频 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力的作用效果
视频一 动画片《哪吒》中的哪吒拉轩辕箭 弓形状变了 力能使弓发生形变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视频二 体育比赛中的撑杆跳 撑杆弯了 力能使撑杆发生形变 
视频三 足球比赛时,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然后用脚把球踢出 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 力能使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视频四 勇气号登陆火星时的模拟场景,以及“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加速的场景 飞船运动由快变慢,卫星运动由慢变快 力能使飞船由快变慢,卫星由慢变快 
创设形象直观的生活化问题情境,用学生熟悉的视频动画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从而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联想和思考。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共同交流、分析、归纳,完成预先设计的探究引导表,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以上用表格对现象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应用更加简捷的方法(列表法)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方法。通过下图所示流程的探究活动,力的作用效果比较自然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重要的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在学生的探究中得以应用和体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1895 

[1] [2] 下一页

中学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