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09-11-21:  来源:毕业论文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一、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幼儿的创造力与成人所显示的创造力不同,成人的创造力是指其为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某种质的变革的思想或产品的能力,而幼儿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产品的能力。在幼儿美术发展过程中,从涂鸦期开始的乱涂,逐渐画出个什么东西,并给它命名,到象征期为事物象征性地创造一个多半是不完整的、粗略的轮廓的形象,再到图式期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或凭自己的主观经验重新组合、加工变形的画面等等,都显示出他们独特的创造力。概括地说,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利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其制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他们可以表现出许多打破成人有关美术创作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在幼儿的美术创作过程中,他们先是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审美客体的有情感的感知,继而是视觉对感知获得的审美意象的加工改造,伴随审美经验在记忆中的储存,再经过手的技能运作活动,创造性地用作品来传达内心活动。而这一过程又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因此,正像加登纳说过的,“差不多每一个孩子到了四—七岁时,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于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最自由的阶段。”所以,教师可以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
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造包括两方面:一类创造是实在的可视形象的创造。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中那些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观想象的色彩、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由于它的可视性,这一类创造常常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另一类创造是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它既出现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又出现在幼儿的艺术创作活动中。这是幼儿基于自身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在特定、具体的审美理解活动中的一种创造。由于它的不可视性,如果没有足够的了解,它常常不被我们成人所知晓,因而也常常被忽视。而这类创造又恰恰是前一类创造的前提。清朝画家郑板桥曾描述过他在画竹子时的心理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在这段话中所揭示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的过程就是审美心理意象创造的过程,“手中之竹”就是实在而可视的创造结果。
二、有关技能及其与创造性的关系

[1] [2] [3] [4] 下一页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