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增能的上肢穿戴式救援装备设计研究(3)

时间:2022-08-27 10:32来源:毕业论文
视频传递在感应系统中对机器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救援过程中,后台操作人员通过视频对灾害现场进行观察,从而发出指令。同时,需指出,普通摄

视频传递在感应系统中对机器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救援过程中,后台操作人员通过视频对灾害现场进行观察,从而发出指令。同时,需指出,普通摄像机是满足不了要求的,例如,在坍塌的建筑物中,昏暗的光线,加上厚厚的灰,会增加观察的难度。因此,彩色相机必不可少。最新技术如数字温度摄像机具有优良的识别能力。所以,如何处理好救援机器人自身的现场数据处理能力和传到后方交由操作人员进行处理之间的平衡,以及它们的时间分配,是很关键的。

3。通讯能力:

    通讯能力包含后台指挥人员与机器人的相互通讯、后台指挥人员与待施救人员的相互通讯、机器人之间的相互通讯。通讯采取无线的方式,救援机器人A对其所通过的区域进行侦测,寻找待施救人员以及对危险信号进行标记,然后与救援机器人B、C、D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呼叫协作。在这个过程中,人机交互的使用很是频繁。同时,机器人将所获得的灾害现场的情况实时传送回后方操作人员,后台指挥人员作出判断与决定,再通过无线发回给救援机器人。最后,后台指挥人员与待施救人员相互的通讯主要是靠声音与图像的传递。通过声音的相互联系,操作人员可以更好的更全面的了解待施救人员的身体状况和所处环境,从而有利于更好的展开救援 。论文网

1。1。3救援机器人的未来趋势

1。将各类技术与学科相互融合:

    机器人在工作现场展开工作,是要在险峻、繁杂且未知的状况下完成的。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寻找、侦测与施救中,是新兴且有一定难度的。由于灾害现场的不确定性、未知性等特性,机器人系统在救援时的可靠性、机动性、智能性、持久性等成为了设计所需考虑的关键。在机器人应用于灾害现场救援时,控制与检测手段、感应手段、交互方式、智能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运用,是关键所在。上述所提技术与一些如心理学知识、地质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等多学科相互结合起来,对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救援的发展有着非凡意义。

图1-1 

2。多智能体网络化:

    空中的直升机、地面上的救援人员以及救援机器人、各种工作车辆彼此之间在灾害救援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多智能体的立体化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他们相互配合,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得到的信息将对更好的指挥以及紧急施救方案产生重要的影响。

1。2对消防救援人员装备携带佩戴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1。2。1研究现状

现如今,消防救援人员在灾害救援现场展开工作时需要携带且佩戴多种装备,这些装备有利于其展开工作,且对其在灾害现场的安全起到一定的保证。但装备的使用与携带通常会消耗掉救援人员很大一部分体力。由于人体结构与生理承受能力有限,因此,携带装备的多少、有多重、体积有多大、如何携带以及佩戴在身体哪个位置等因素都将直接对消防救援人员的施救效能及其自身安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救援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消防救援人员为核心,将人、装备、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装备的实用性和装备之间的衔接性。这样,救援人员整体的工作效率与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

消防救援人员在进行救援任务时,需携带相应肢体保护类、呼吸防护类装备,同时还需佩戴携带其他装备。救援人员在展开工作时需携带安全绳索、指引灯、定位装置等在GA 621-2013《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中规定的设备。在此,以最常见的灭火作业为例,消防救援人员应穿着防护服、消防头盔、呼吸防护器、腰带和通讯呼救器等装备,这些装备本身质量已达20多公斤。在如此情况下,消防救援人员还需完成高强度的灭火救援工作,长时间承受火场高温高湿环境的压力以及诸多未知因素,体能消耗巨大,心理生理也承受着巨大压力。由此可见,如何解决消防救援人员穿戴佩戴类装备的功能的集成以及形体的简化,迫在眉急。文献综述 增能的上肢穿戴式救援装备设计研究(3):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9845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