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本草纲目》书籍设计(2)

时间:2022-01-16 09:18来源:毕业论文
1 引言 《本草纲目》是一部由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花费了近30多年的时间而完成的著作,它非常详细地收载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稍加留意就能有效地用以养

1  引言

   《本草纲目》是一部由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花费了近30多年的时间而完成的著作,它非常详细地收载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稍加留意就能有效地用以养生、疗疾的食物。这些食物分为:黍、稷、瓜、果、禽、兽、草、木、鱼、虫、蔬、禾等有将近2000种,食疗的方式则更是奇妙,甚者,食材的养方就有近一万多条,是至今所存搜罗最广,内容也最为巧妙的疗养方法。在书中,一品一物整理的清清楚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本草大全。它还详细叙述了天地间所有饮食物的产地、种类、养生功效和烹调与制备的方法。《本草纲目》不仅对中国古人构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代医学、现代饮食学、现代养生学、现代保健制品的开发,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本草纲目》是一本文字量信息很大的书籍。本次毕业设计将《本草纲目》中的“草”部、“木”部转化为视觉可视化的实验性书籍——《长夏草木》。信息视觉可视化可以把复杂的信息以最快的形势呈现给人们的一种相对有效的方式,包括可以把复杂的信息数据描述的很清楚转化成视觉的形式, 创造有效沟通的桥梁并提供良好的交互体验,让信息的传递更加有效,更加人性化,更加有趣。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此次课题中笔者以传统文化与文字信息可视化设计为创意点,主要通过“释名”、“传说故事” 、“主治” 、“气味” 、“集解”这五个部分的方向配合图形设计来探究此次毕业设计,并完成一本具有探索与实验性的书籍。笔者根据每味药的药性、形状、颜色,选择不同的主题颜色的图案与文字相结合组成文字图形;再利用所学的书籍装帧设计,对《本草纲目》中的“草”部“木“部书籍的整体结构、文本编辑、编排设计进行实验性的研究;并且,将主题元素与中国传统的排版方式、包装结构进行总结、归纳,去完善书籍设计,最终相结合起来,体现现代与传统文化和谐性与实验性,来增强《本草纲目》这本书的装帧形式,从而形成一本既有有现代简约的气息,又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古韵内在美的书籍。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笔者体会到中药文化的精髓,旨在通过各种图形、图表、图案的设计,将枯燥难懂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信息图形,书籍设计整体散发出传统文化的韵味,但有不失现代感。同时,笔者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设计尝试,使中药文化再现新的生命力,增加其附加值的趣味性,让养生的理念潜入并根植在现代人的心中。

3  课题的前期调研

3.1《本草纲目》的历史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宋代唐慎微撰写《证类本草》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中药在古代是被称作称本草,因为在众多的药材之中,以草本为多,故名草本。而肉类耶是中药的源头之一,并且还是人类祖先食物之祖;植物药的应用是促进了中药的进步,是中药产生的基础。

在李时珍的青年时期,研读了历代医药和草本著作。在研读中发现,历代本草著作大多存在分类杂乱、内容谬误、漏载品物等缺点。因此,李时珍决定编写一部完善的食用和药用草本著作。

 35岁时,正式重修《草本》,41岁时,因为名医,被荐入太医院就职。一年后托并回乡,重拾《草本》。48岁之后的三四年间,李时珍为了完善其著作,在次子和弟子的陪同下,数度外出寻方采药,足迹遍布湖广,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搜集了大量的民间验方,偏方。56岁时,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据《湖广通志》载,李时珍的四个儿子,四个孙子和众弟子都参与了《本草纲目》的编写、编辑、校对等工作。61岁时,在“三易其稿”之后,已查阅前人著述八百多种,用了27年才将《本草纲目》编撰完成。此后十年里,李时珍屡次到黄州,武昌,金陵(今南京)等地,为的是联系《本草纲目》刻印之事,均无结果。直至1590年,完稿12年后,《本草纲目》才在金陵藏书家胡应龙的支持下开始刻版。1593年,《本草纲目》金陵版终于刻成付印。 《本草纲目》书籍设计(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8845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