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书法艺术风格初探(2)

时间:2021-12-31 13:42来源:毕业论文
2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简介 2。1 马王堆帛书的发现及现状 马王堆帛书是1973年1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面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出土的。该墓墓主人是西

2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简介

2。1  马王堆帛书的发现及现状

   马王堆帛书是1973年1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面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出土的。该墓墓主人是西汉初期的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之子。在该墓的东边厢有一个长约60、宽30、高20厘米的长方形漆奁,马王堆汉墓帛书均出于其中。这些帛书的存放方式有两种:一是写在通高为48厘米的宽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放在漆盒下层的一个格子里,折叠边缘有断损,二是写在通高为24厘米的帛上,以木条为骨干将其卷起。出土时压在两卷竹简下面,因此帛绸粘连破损很严重,经细修复、整理和考证才有现在能看到的面貌。 根据书体、避讳、纪念等方面大体考订,大部分帛书的抄写年代应为汉高祖时期至文帝初年,即前2世纪初前后30年左右的时间。帛书的形制与文献记载和出土的汉代简册制度基本一致,共有三十种古籍,多为失传佚书,总计十二万余字。 

    古代无纸,人们主要用竹、木制成简牍或在丝绸、素缣上书写书文,称“帛书”、“素书”。大约流行于东周到魏晋时期。《淮南子·齐俗训》“夫素之质白,染之以涅则黑;缣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楚帛书原来叫“晚周缯书”,现在所说的帛书,实则是取其通称。 直至汉代,古人记录依然是竹帛并用。但由于材质差异,竹木简材料价格便宜,体积大,有诸多不便。用绢帛书写,书写、携带、阅读比较便利,但价格贵,因此一般百姓用不起,所以帛书只能限于富贵人家使用。正因为绢帛使用不普遍,又因蚕丝是蛋白质,长期被沙土覆盖容易腐朽,故历来考古发现的多为竹、木简,而帛书却少见。可见,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是非常珍贵且具有价值的。直到纸被普遍使用,以简帛记录典籍的方式才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献综述

2。2  马王堆帛书大致分类及特征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总体上来看可归入隶书类,只是由于抄写年代先后和抄书者的不同而呈现不同面貌,风格各异。一种字体的确认,不只是由字形结构决定,主要看构形取势和点画线条的具体形态。 马王堆帛书可大致分为篆隶、古隶和汉隶。这些帛书都具备用笔沉着遒劲,圆厚含蓄的特点,章法上多纵有行,横无格,有的工整秀丽,有的洒脱显得潦草,不同于简书,也异于石刻。从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秦汉之际汉字由篆而隶演变的轨迹。 篆隶类帛书有《阴阳五行》甲 、《五十二病方》、《养生方》、《胎产书》等。篆隶不同于篆书,它是一种保留篆书形体结构的隶书,是以隶书的用笔书写篆书结构的字体。用笔保留篆书圆劲的同时,又时见隶书笔势,结构仍多保留篆势,趋势上横纵并用。古隶类帛书有《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老子》甲本等。古隶是间于篆隶之间的一种隶书,形态如秦隶用笔方圆粗细相间,结构具有明显的隶变特征。汉隶类帛书有《五星占》、《十六经》、《老子》乙本、《刑德》、《相马经》等。汉隶也称今隶、八分隶。已经是较成熟的隶书体,用笔具有规律,已经基本脱离了篆书圆转的态势,结构多成方形或方扁形。 

3  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初探

    《相马经》和大部分帛书一样,未注书名。绘有朱丝栏,用墨书写,有深褐色绢边。经仔细修复,仍有小部分空缺。全文77行,用很规范工整的汉隶书抄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约5200字。 书中避刘邦讳,而不避惠帝刘盈讳,故推算抄写年代在公元前206-前195年。 《相马经》是一篇关于相马的书籍,在我国古代,相马居相畜的首位,全文是既有“经文”又有“传文”和“故训”三者合一的古佚书,赵奎夫先生认为《相马经》当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前,这件帛书的“经”和“传”、“故训”不是同一个人所写,“传文”和“故训”比“经文”要迟一些。第一部分“经”是本文所研究的《相马经》,“经”文开头有“大光破章”四字,“章”就是篇章的意思,“大光”是指眼而言,“破”为解析,意义也就是“马眼识别章”。 经文很多是关于马头部的相法,相眼部分尤为细致,是讲相马的眼睛之学问。 因此“经文”部分又被定名为《相马经·大光破章》。 下面仅对帛书全文中的第一部分《相马经·大光破章》(以下简称《相马经》)的书法艺术风格做出分析。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书法艺术风格初探(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8784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