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米勒绘画的本真精神19世纪农作场景的真实记录(2)

时间:2021-01-27 20:11来源:毕业论文
贴近丰厚的现实世界,让艺术家们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因此他们对现实主义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同时证明了现实主义不是刻板地模仿自然中最

贴近丰厚的现实世界,让艺术家们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因此他们对现实主义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同时证明了现实主义不是“刻板地模仿自然中最缺乏诗意和崇高的东西”,反之,恰恰表现了最诗意和崇高的东西。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是法国资本主义秩序确立后形成冷静务实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是法国十九世纪产生的一种艺术思潮,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特有的艺术现象,当时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使用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方法。它的哲学观是实事求是,因此它的美学观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这就是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巴比松画派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这一画派将眼光投放在普通风景、平常百姓上,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从本质上来说,巴比松画派不是一个具体的组织而是一个泛指的名称。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对自然满怀着真诚和酷爱,他们乐于走出画室,,接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极其细微的观察大自然的光线、色彩,倡导“对景写生”,将所见所闻的真实生活客观的表现出来。开创了一种新的题材与创作方式。而米勒即是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思想受到法国艺术思潮的影响,充分又真实的表现了农作场景,朴实又生动的描绘了劳动人民。是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的代表。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2  米勒个人情怀对他绘画内容的影响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们用自己特别的感受,独到的眼光将生活中的点滴用独有的艺术语言和方法表现出来。艺术家在创作是存在了一些无意识的心理因素,专业的心理学术语将这一类因素称之为“情结”, 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是一种埋在一个人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乐于描绘农村劳作场景,在他的绘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朴实、细腻、和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不曾因为自己的农民身份而感受到一丝卑微和不满,反之,从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米勒对农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敬重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农民身份的尊重。儿童时代的米勒酷爱绘画总会趁着家人午休跑到田野间画画。1837年米勒去了巴黎学画,这段时间他经历了种种的艰苦和不幸。在离开德拉罗什画室之后。为了生存,米勒不得不临摹自己讨厌的华托跟布歇的作品。有时也会画一些宗教画,如《在拉班帐篷中的约伯》和《鲁特与波兹》,并以一幅10法郎以下的价格出售。一段时间里他时常为此而感到羞愧。1838年到1840年间,他都会回到家乡给自己的亲戚画肖像。1840年米勒向官方沙龙递交了两幅肖像画,其中一幅取得的成功(标题不详)。1864年米勒的作品《圣徒耶罗姆的诱惑》被沙龙拒绝了,他为了讨好资产者的喜好,完全不顾及自己思想感受的表达,研究习作裸体画。1847年米勒以《从树上被放下来的俄狄浦斯》第一次获得了成功。然而有一天他却听到别人议论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之后,他十分沮丧并痛下决心要重塑自己的艺术道路。文献综述

1849年,他带着全家迁居到了巴黎郊区的巴比松村,他在这个贫困闭塞的村庄仿佛闻到熟悉的气息,看到熟悉的劳动景象,激发了内心潜在的艺术思想。尽管生活困苦,常常缺少绘画所必须的画布和颜料,也没有消减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曾经说过:“我只是个农民,是农民中的农民。 ”正是这样一个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的米勒、一个真正体会过农村生活的米勒、一个对大自然有着无意识冲动的米勒,才能描绘出那么多安定、真实、感动的作品。正如法国现实主义代表画家库尔贝说的;“我从没见过天使,所以我不会画它。”他完全不相信经过美化和凭空想象的事物。米勒的绘画之所以给人这么大的真实感,是因为他自小的农民生活和他骨子里的农民精神让他感触深刻,有感而发。倘若,你描绘不曾见过、不曾感受的事物,那样的画中只能看到空洞。 米勒绘画的本真精神19世纪农作场景的真实记录(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6903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