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浅析范宽《溪山行旅图》的诗情画意(2)

时间:2019-10-23 18:36来源:毕业论文
太白, 终南 ,少华, 太华,在秦川的真山实水中游赏,会发现有诸多山石草木仿佛是在范宽的画作中出现过,但又不完全一样。画者汲取了生活自然真景作为


太白, 终南 ,少华, 太华,在秦川的真山实水中游赏,会发现有诸多山石草木仿佛是在范宽的画作中出现过,但又不完全一样。画者汲取了生活自然真景作为创作的原型,融入自己独有的真情实感,把心放在造化炉锤里,物我两忘,以求其趣,从而“无复山之相”,可又的的确确绘的是“真山”,是根据自己对自然的理解所表现的自然。范宽在一开始是向李成学习的,但在随后“师诸心”的日子里,他对真山真水的体会,也许更要深刻的多——“写山真骨”。

二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绢本卷轴、水墨浅设色,距今约1000年历史,纵206.3cm,横103.3cm。这幅作品右下角树阴处藏有作者题款,亦有董其昌题字,为范宽传世的独一真迹。所描绘的是典型的北国风貌及地理特征,其家乡华北黄土高原:山顶灌木丛生,层峦高耸,岩体裸露,皴点密集,充满顽强的生命力,宛若一首雄伟壮丽的自然诗歌。
     “气韵生动”,出自“优尔法”论,由南朝画家谢赫提出,并将其作为作品刻画的第一条目与最高标准。 “虚空即气”、“太虚即气”,宋代画气说的影响在于强调画面的气势,使传统的“气韵生动”得到新的发展。“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溪山行旅图》十分突出地体现了范画的气势处理走向——深沉开阔、健壮浑朴、伟峻老苍。取景构图别具一格,突兀的大山,坚实壮美,即使远观,也仿若身在其山。一挂瀑布自山间挤落,飞流而下,自山间隐作烟云,又在山脚以溪流的形式出现在观者眼前,变灭转换之间,给人一种清新爽快感。郭熙有云“山有高有下,高者血脉在下,其肩股开张,基脚壮厚。峦岫岗势,培雍相勾连,映带不绝,此高山也”。《溪山行旅图》中,范宽将三远中的“高远”阐扬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构图准确,大小对比,夸张活泼,山水刻画浑厚峻重,有震撼人心的雄壮气魄。画中物像阴阳相生,构图浑然一体,阴阳、刚柔配合间,自然流露出行旅路上的诗情真。

三 《溪山行旅图》的诗情营造

《溪山行旅图》的构图创作上,绘者通过自然的真景观察,从自然中汲取营养,涵养胸中之“气”,将宇宙与生命的本体之“气”融汇入画面,笔下的山水不再是类同死物的单个物像组合,而是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山石掩映,水墨淋漓,传达给观者的是盎然的生气,也是一首自然的交响曲。
咫尺乾坤,以笔取山石轮廓得其阳刚之气,以墨渲衬掩映复又得阴柔之韵。道法自然,万源归一,传统的中国画和中国诗,形式上虽不是一个东西,但在美学内涵上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诗有“起、承、转、结”,而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亦有“起、承、转、结”的支撑。苏轼有云:“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山水画和具有山林性格的画家最为相通,而这种“山林性格”指的便是画家内里的“气度”,画者胸中之气与自然天地万物之气相融,吞吐间,山河千里跃然纸上。《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枪神,冲气以为和。”一张白纸即一个天地,落墨下笔虽是山水之景,却是一棵枯树、一眼活泉都作画家胸中之气。 观《溪山行旅图》,仿佛身临其境,纵身遨游,对景中所涵养的情趣韵产生诗意的联想共鸣;或刚健浑朴,或清新灵动,士气逸韵,笔墨纵横,汇作一首山河的壮美诗歌镌刻入历史的丰碑。 浅析范宽《溪山行旅图》的诗情画意(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4123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