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浅谈中国画的留白(3)

时间:2023-11-07 22:09来源:毕业论文
道德经全篇以一个道字为核心,而道字最直接的解释就是无,无的反面便是有,而道德经全本都是以对立与统一的观点进行论述,认为世间万物之间都是互

道德经全篇以一个“道”字为核心,而“道”字最直接的解释就是无,无的反面便是有,而道德经全本都是以对立与统一的观点进行论述,认为世间万物之间都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所以我认为留白对于画面直接起到了相互配合,和谐统一的作用,原文是“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当其无用,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轮毂上因为固定了三十根辐条,使车在空虚处可以运转,车的功用便发挥出来;黏土被烧制成器皿,使器皿在虚空处可以纳入东西,器皿的功用便发挥出来;为了建造房屋开凿门窗,使人可以在门窗墙壁内的空虚处住下,房屋住人的功用便发挥出来。所以说,实物“有”之所以带给人功能便利,是因为虚空处的“无”起到了必要的配合作用。老子通过三次举例进行说明即通过陶器,居室和车毂来阐述“无”与“有”的统一对立,三个实物的用处人人皆知,不需多言,而容易被人忽视的是虚空的部分,所以老子着重在此强调了虚空即无的作用,结尾也明确点明了“无”与“有”的配合作用,其中的关系我们可以映射到中国画的留白,道家的无与有的关系其实就是中国画中的虚实关系,其中画面虚处留白的部分就是为了衬托配合实处的笔墨效果,实处是画中笔墨形成的可视形象,而虚处则是深藏不漏的无限遐想空间,留白部分配合衬托笔墨,使笔墨之处栩栩如生,而笔墨之处有对虚处起到了补充的作用,两者相得益彰,相互转化,形成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石涛话语录》中提到:“一有不明,则万物障,一无不明,则万物齐”[ ],可见后世的画家对统一原则的看重,中国画画家所创作品产生的意境便是以虚实变化的程度为基础而呈现的,潘天寿曾提到过:“画事之布置,能虚实,即能得空灵变化于外景矣”[ ],欣赏者通过对留白虚处的联想感悟丰富了画面黑色笔墨部分的意境,拓展延伸了个人的审美能力,而其中对立面的互相转化正是受道家最富魅力哲学思想的影响所在。

儒家思想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其实都是有关于道德伦理方面的哲学,而我认为道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道德以外的空缺,相比于感性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显得格外的理性,他遵从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探索事物的内在本质,所以里面的道并非儒家学说中的伦理道德,而是更为宏观来自于大自然万物的规律变化之道,而两者正好巧妙地结合形成了社会与自然,如果我们去应用于实际,其实就是要内道外儒,而在使用留白的方式作画时既要懂得理性地回归事物本质做到虚实结合把握全局,同时也要感性地保留着空灵的心性做到以退为进收放自如。   

浅谈中国画的留白(3):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834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