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南京市颐和路公馆区景观更新设计(3)

时间:2018-07-12 09:26来源:毕业论文
1.2.3 微循环理论 宋晓龙从历史文化保护区整体保护的角度,认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相辅相成的,提出适应于北京历史街区保护的微循环式,即将四


1.2.3 “微循环”理论
宋晓龙从历史文化保护区“整体保护”的角度,认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相辅相成的,提出适应于北京历史街区保护的“微循环式”,即“将四合院‘院落’作为保护的基本单位,在院落的基础上对街区进行保护和更新”[11]。陈晓悦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对北京历史街区大规模改造的历史根源的剖析和大规模改造后对历史街区的破坏为出发点,分析论证了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改造方式对北京历史街区改造的优势和可行性[12]。宋璇提出“只有将保护与更新对象的划定‘微型化’,让新旧建筑物交替更迭的过程‘微型化’,那么整个街区的形象才会做到有序循环的持续保护” [13]。张俊鹏强调“微循环”重点在于一个微上,即小型的、渐进的,而不是大规模的改进方式,“循环”则是根据环境的变化有规律的演变,是有序的动态转化过程,并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微循环有机更新理论模式[14]。
1.3 方法研究
1.3.1 类型学方法
祝莹指出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可以在城市的表层结构街区及建筑的组织形式中,将城市的深层结构”集体记忆“表现出来,提出使用类型学设计方法首先是发现类型,经过合理简化还原后提炼原型,再根据原型运用语言学或形态学进行设计[15]。周俭等人运用类型学的思路,依据“肌理保护”、“原型修补”、“功能导向”、“关联拓展”、“整合创新”五项原则对上海老城厢方浜中路街区城市设计过程进行分析研究[16]。聂真在其硕士论文中从类型学角度出发,分析历史街区物质和非物质空间的相关构成要素,得出“历史街区的原型库”,再运用类型学原理,探索历史街区物质和非物质空间中各层级类型选择和转换所运用的方法[17]。姚宇琼提出建筑类型学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历史中寻找“原型”的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二是从地区中寻找“原型”的新地域主义类型学,并通过对长沙化龙池、小古道巷、大古道巷历史街区的局部应用新地域主义类型学改造的手法,探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模式[18]。尚文等人以盛泽镇市场路南新桥片区城市设计为例,提取了街区、建筑群及单体建筑三个层面的类型,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对历史街区进行分层面研究,将类型进行了还原再现[19]。 南京市颐和路公馆区景观更新设计(3):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54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