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盱眙滨水景观设计+文献综述(2)

时间:2018-03-13 14:34来源:毕业论文
在滨水空间如何将所涉及区域独特生态结合滨水地区的特色进行规划与设计,形成一个生机盎然的城市开放空间,是应该需要着重要考虑的问题。 研究 的


在滨水空间如何将所涉及区域独特生态结合滨水地区的特色进行规划与设计,形成一个生机盎然的城市开放空间,是应该需要着重要考虑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空间的通彻。一方面,营造一个与水体联系优良的视觉走廊,是需要通过内部景观元素的组织来达到的;另一方面,滨水区域作为市民活动放松的理想场所,如何把所涉及的因素进行整合,设计出适应当地特色的滨水空间。
城市环境中自然要素最复杂的区域就是滨水地块,如今,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学领域的各类设计中是最具有思考意义的课题,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包括陆、水、水陆交接地带和濒水湿地类。而水是在不断流动变化的,一个生态的水系并不单单是一个线性的结构,它就好比植物的根、茎、叶,为了适应水流的变化,就需要足够的滨水空间,同时,城市滨水空间也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也是人们生活休闲行为活动中最乐于接触的地带,为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人们的文化精神,就需要在设计景观方案的同时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因此,滨水区的开发如何满足城市功能的同时,营造宜人的滨水空间,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是本次设计所要考虑的。
2  项目背景
盱眙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淮河流经境内,东、北部濒临洪泽湖,有低山、丘岗、平原、河湖好区等多种多样的地貌[2],是当之无愧的山水旅游城市。
2.1 项目概况,区位分析图
南京的一小时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包括淮安、盐城等,而盱眙则素有“南京后花园,淮安大观园,长三角休闲园”之称。
该项目属于城市新区建设区域,基地面积约为118公顷,现有水域面积约为80公顷,该水域有自然水体补给,与周围的几条运河支流相连接,规划区域周围为商业办公区以及住宅区。沿岸景观面积30多亩,该景观的规划设计与整体布局要考虑与盱眙县形象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为人们提供一个集娱乐观光、休闲、户外活动为一体的城市空间。
3  现状特点
3.1  区位特点
中小城市,顺应水系发展。
3.2  水岸特点
综合性,生态水岸,滨水区的可达性,交通流线(理解周边环境)。
3.3  文化特点
深入的了解设计地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特色,再将其融入到设计之中,这是中小滨水区设计文化理念和区域节点主题设计的深厚给养,同时也是体现本次设计的基石所在。
3.3.1  淮安水文化
位于江苏省中部的淮安市盱眙县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会徐杨之盛,襟淮带河,绝毅南北;历史久远,文化繁荣,名人集聚。
淮安古城因水而兴,境内黄、淮、运三水交汇,其中淮河流经盱眙县境内,东、北部濒临洪泽湖,水网分布密集、河湖繁密,明清时期就是水运交通“咽喉”,更是我国当时最重要的漕运枢纽、盐运要冲,古有“淮上江南”、“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用古楚大地的“漕、河、盐、驿、榷”,勾画出具有年代底蕴的淮安运河文化氛围。
3.3.2  金陵石文化
公元14世纪中期的明代建成了南京城墙,其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由最初的城市“边界”转变为今天的城市“标志物”,完成了功能到价值的转移。600年前,明太祖动用百万劳力,历时三十余年才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用砖石砌筑的都城城墙,是国内以实物保存最长的古代都城城墙。自古以来,雨花石产于南京地区。在南京分布于南郊雨花台、菊花台一带。雨花石,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和中华文化一样,源远流长。 盱眙滨水景观设计+文献综述(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098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