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兰陵王入阵曲》的流变及产生的思考(4)

时间:2023-11-13 22:22来源:毕业论文
乐舞《兰陵王入阵曲》起源于北齐时期,舞者同样戴凶猛的面具而舞,艺术风格庄严粗犷和傩舞有相似之处,可见《兰陵王入阵曲》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受面

乐舞《兰陵王入阵曲》起源于北齐时期,舞者同样戴凶猛的面具而舞,艺术风格庄严粗犷和傩舞有相似之处,可见《兰陵王入阵曲》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受面具舞蹈影响。从磁县的兰陵王墓中的兰陵王面具雕像和日本的兰陵王面具中可以看出该面具具有高鼻深目、表情凶猛夸张、顶部装饰瑞兽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涵盖了北齐时期的文化痕迹而且体现了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风格特点。正是兰陵王的这个面具将《兰陵王入阵曲》与面具舞蹈联系在了一起,它们的表演形式及风格特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并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自身的发展。

3。2《兰陵王入阵曲》与角抵百戏的关系

汉代的“角抵戏”又称“大脚抵”“脚抵奇戏”“脚抵”等,与“百戏”是同一概念,

是汉代乐舞杂技百戏的泛称。“百戏”是融杂技、武术、幻术、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由于它包括了多种表演艺术形式和节目,所以称为“百戏”,其中包含有戏剧情节的一类乐舞。

《兰陵王入阵曲》描述了北齐时期的兰陵王,率领众士兵在战场上指挥作战英勇杀敌的情节,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这种表现形式与汉代的角抵百戏类似,由此可见乐舞《兰陵王入阵曲》在创作并发展的时期受到了角抵百戏的影响。

3。3《兰陵王入阵曲》与武舞的关系论文网

“武舞”一词可以追本溯源至原始时期,原始时期反应狩猎生活和氏族战争的舞蹈被称为武舞,后来成为人们战斗操练的一种形式。周代宫廷雅乐按照跳舞时使用道具的不同分为“文舞”和“武舞”,使用刀、枪、棍、棒一类兵器为道具的舞蹈被称为“武舞”,除此之外“武舞”还代表具有战斗武功性质的舞蹈。周代的乐舞分类体系仅停留在舞蹈形态或道具方面,“武舞”一词至周代之后减少使用,唐代时出现了按照舞蹈风格来划分的“健舞”和“软舞”的舞蹈分类方式。

在乐舞《兰陵王入阵曲》的表演中,表演者手持武器(舞蹈道具:长穗短剑)进行各种动作及技巧的表演,这种表演形式又可以称作“武舞”,由此可见《兰陵王入阵曲》与武舞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4]。

4。《兰陵王入阵曲》的遗失与复原

4。1《兰陵王入阵曲》遗失的背景及原因

隋朝时期,统治者十分重视乐舞的发展,下令收集并整理宫廷民间、举国内外的各种乐舞,于是《兰陵王入阵曲》即被收录为隋朝时期的宫廷舞曲之一,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该舞遭到禁演,直至宋代时,该曲在中国完全销声匿迹[5]。当然《兰陵王入阵曲》只是中国浩浩汤汤的古代乐舞未能流传至今日的其中一曲,此曲的消失是中国舞蹈艺术文化在其发展当中“不可避免”的牺牲品,该曲在中国虽然不复存在了,但是它却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这座角屿岛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不仅在宫廷宴会或重大庆典活动演出时必不可少,而且还以舞谱的形式被装订成册并珍藏在日本宫廷,该曲对日本的舞蹈艺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可谓着实深远。

4。2《兰陵王入阵曲》复原的内容和意义

“雅乐回家,乐舞复原”早已经业内流行的主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文艺界迎来之后曙光时,“古舞”复排这一现象就在全国流传开来,雅乐《兰陵王入阵曲》的复现

工作不仅是传统复现的延续,对我国舞人们增强自信心自豪感,鼓足信心和勇气为舞蹈艺术事业奋斗终身做出了很大的作用。1992年9月6日,日本奈良大学笠置侃一教授率领日本雅乐团带着日本雅乐《兰陵王入阵曲》来到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兰陵王墓,祭拜供奉并演出了该舞,这个原本起源中国的舞蹈,几千年之后,却由日本人来表演我们才得以观赏,就像是给了中国舞人一记清脆而响亮的耳光。文献综述 《兰陵王入阵曲》的流变及产生的思考(4):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19856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