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家蚕真菌病及其侵染过程研究现状进展

时间:2022-05-15 10:56来源:毕业论文
家蚕真菌病是病原性传染性蚕病,其寄生菌大多为真菌,因其传染途径不同,可分为直接或间接接触性的传染,以及因外界因素导致皮肤破损而增加入侵机会的创伤性传染。无论哪种传

家蚕真菌病是病原性传染性蚕病,其寄生菌大多为真菌,因其传染途径不同,可分为直接或间接接触性的传染,以及因外界因素导致皮肤破损而增加入侵机会的创伤性传染。无论哪种传播方式,其致病方式依旧一致,都是通过空气或者桑叶等媒介,病菌孢子附着在蚕体表面,汲取营养后发芽,然后破坏蚕体,进入蚕体内寄生,最终家蚕生病[2]。根据蚕体发病症状的不同,可将其家蚕真菌病分为两大类:一是僵病或硬化病,即家蚕尸体僵化的现象(病原真菌寄生于家蚕体内)。在僵化的家蚕尸体中,也因寄生菌品种的不同,家蚕体表皮生长出的分生孢子的颜色不同,便会导致家蚕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僵病也可以用颜色来命名,有白僵病、黄僵病、绿僵病、褐僵病、灰僵病等[31];另一类是曲霉病,家蚕尸体不会发生僵化的现象,而是多在家蚕体表病斑处接触具有块状感,硬块处随后会出现菌丝和分生孢子[32]。白僵菌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科白僵菌属,作为一种虫生真菌,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多的一种真菌,也是相关应用最多的一种真菌。根据一分越冬昆虫调查报告发现,因白僵菌致病而死的昆虫(包括家蚕),占真菌类致病总数的21%,白僵菌可寄生15个目149个科的700多种及蜱螨类昆虫,是一种感染范围广的虫生菌[33]。病原真菌白僵菌对温血动物无害,并且容易培养,即使致病能力非常强。关于白僵菌致病致死机理的研究,在国外已有了较多的报道,对白僵菌的杀虫原理也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国内鲜有报道。80722

1835年意大利学者巴希(Bassi)首次开创了动物的微生物病原学说,实验证实了家蚕白僵菌病是由白僵菌寄生家蚕而引起的。蚕业工作者较为重视家蚕真菌病,对其展开了广泛长久的研究,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学科之间相互的交融渗透,近缘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家蚕真菌病(细菌病)以及其病原真菌(细菌)的相关研究也一并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过家蚕真菌病依旧是影响蚕业生产的重要威胁之一。

真菌入侵一般要经历10个阶段,病原菌影响昆虫的机体,与其发生生理生化作用,进而导致昆虫的致病致死,即,1。病原真菌分生孢子附着在昆虫体表;2。孢子萌发,汲取虫体营养;3。分生根穿透虫体表皮;4。菌丝在血腔(体液)里生长;5。在昆虫体内产生毒素;6。寄主机体崩溃死亡;7。菌丝入侵到所有器官,进行疯狂分生;8。菌丝突破表皮限制;9。病原真菌产生分生孢子;10。分生孢子扩散,寻找下一寄主。不过一般只要经历前4-5个阶段,就可以使昆虫致病致死。论文网

病原真菌白僵菌的分生孢子,可以通过流体等媒介与寄主相遇,进而通过孢子扎根附着在寄主的外表皮。研究表明,附着可以分为吸附(Adsorption)和固化(Consolidation)二个阶段;根据吸附条件的不同,也分为特异性吸附和非特异性吸附两种,病原真菌孢子附着在昆虫体壁上的吸附过程既没有物质的合成也没有物质的释放。病原真菌分生孢子附着在家蚕体表之后,可产生一些酶,并且分泌一些黏性物质,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体壁上,这就是固化的阶段。

白僵菌病原真菌入侵家蚕表皮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机械压力还有相关酶的共同作用才能成功[34]。其机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白僵菌在入侵前,能够对营养进行一个选择,能造成物理等相关压力,迫使白僵菌可以进入那些体内有丰富营养物质的家蚕;另一方面,在入侵过程中,白僵菌能够分泌酶,这些酶可以分解家蚕表皮,破坏体表保护机制,并且表皮的分解物也同时为白僵菌提供短暂的必需营养,进而使侵染得以成功。 家蚕真菌病及其侵染过程研究现状进展: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9390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