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余热回收装置的发展研究现状

时间:2022-04-15 21:41来源:毕业论文
空压机的余热回收利用,从上世纪能源危机以来,就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并且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我国的赵新红等[1]研究了了空

空压机的余热回收利用,从上世纪能源危机以来,就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并且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我国的赵新红等[1]研究了了空压机余热回收的途径和形式,通过理论分析了各种典型空压机的余热回收的可行性。并且,一些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将空气压缩机的余热回收循环再利用技术,实际研发出了国家专利产品,比如杨好强,吕晓燕[2]等人开发介绍了烟台冰轮空压机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SAC-HR 压缩热回收机。79892

而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冷却器,也有着很多学者对这一部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其中李首霖,姜晓川,郭淑英[3]等人在对于往复式压缩机冷却器的工艺计算方面有着一些理论探讨,运用HTRI计算方法对冷却器进行工艺计算。邓泽民,颜苏芊[4]等人通过实例研究了空压机中间冷却器余热回收在纺织厂的应用,该设计方案是在原有中间冷却器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改造,投资少,每年可以为该纺织厂节约洗浴用水所需要的8。 03 万元燃煤费,而且杜绝了燃煤产生的污染物。

而在冷却器的排放管路的改进方面,盛强,彭秀蔓[5]进行了一些研究,介绍了离心空压机的冷凝水的分离和排放问题对于水冷却器的实际运用。王晋[6]研究了水冷却器在发电厂空气压缩机中的应用分析,提出了空气压缩机冷却系统由水冷却器代替原有的风冷却器的改造方法,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国外方面比如T。 Mulder,C。 H。 Vermeer[7]等人研究了用于METIS仪器的无振动吸附压缩机的冷却器,他们开发了另一种新型压缩机设计。A。 Giovannelli, E。 M。 Archilei, E。 Palazzo[8]对于低温冷却设备的内部动力回收系统进行了一些研究,他们的研究课题涉及了工业低温冷却的内部功率回收系统的发展与创新。对于该种系统他们已经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了用于汽车涡轮增压的离心式压缩机。Yanvarev I。A。,Vanyashov A。D,Krupnikov A。V。[9]进行了压缩机站增压器的压缩气体冷却技术的改进,他们的通过提高压缩机站的气体空气冷却单元的效率,实现了降低风扇驱动器能耗20-30%的可能。论文网

而在冷却器换热结构方面,吴金星,李亚飞[10]等人对于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综述国内外绕管式换热器中绕管的结构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绕管的表面形态和缠绕方式。而周雍,王晓枫,铁巍巍[11]对于热应力模拟的U形管换热器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双管板U形管换热器结构,目的在于减小管、板结合处的热应力,同时改善传统U形管换热器的一些其他缺陷。

对于冷却器结构方面,李欢,罗小平[12]两人对于新型铝叠片油冷却器的结构及传热性能进行了一番研究。对三种不同结构的新型弓形折流板铝叠片油冷却器的传热和流阻进行研究,并与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进行对比。而冯俊小,王宏宇,吴启明,向顺华[13]对于燃气辐射管换热器的结构进行了结构的优化与数值模拟。冷却器的结构有着各种类别,周蕾[14]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有着结构的研究与优化,通过对于固定条件下的管板式换热器进行反复的计算和校核,采用线性加权法,结合各种设计的参数,确定了换热器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对实例进行了优化,使管板的辅助布管更充分,更方便,更有效。

余热回收装置的发展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9263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