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沉降观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1-12-21 16:39来源:毕业论文
从全球范围看,有关变形监测的工作其实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我国对于这一工作的重视也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而发展,约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安全科学意识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同

从全球范围看,有关变形监测的工作其实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我国对于这一工作的重视也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而发展,约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安全科学意识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变形监测工作也得到了逐渐增多的重视。观测手段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样化,从地上观测到地下观测,从地面观测到空间观测;沉降监测通过我国大量技术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已经形成一整套的解决方案。采用了GPS、近景摄影测量和测量机器人型的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以及高精度各种传感器、现场报警系统等设备和技术,还有数字化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可以说我国在位移监测方面的技术是和国际同步的,甚至部分能领先国际水平。其中,近景摄影测量和全球定位系统是目前进行监测的主要方法,在技术上各有优劣。75802

现如今在我国,沉降观测除了应用到工业与民业建筑,水坝、桥梁等建构筑物之外,还逐渐被应用到了道路、地形、地下水等地面沉降监测当中。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三个主要目标区,那就是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汾渭盆地,将会从最大限度来减轻有关地面沉降灾害对社会经济所造成的大部门损失。这是中国目前沉降观测的发展规划。我国近几年打算完成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汾渭盆地等主要地面沉降的区域、高速区域和重载铁路沿线等一些重大工程区的相关地面沉降调查,初步建立相关监测网络论文网对地面沉降区域的地下水进行超采和复核,从根本上压缩并控制地下水超采的规模;有效地建立起区域地面沉降防治以及相关地下水管理技术的支撑体系,进而将地面沉降不断恶化的趋势逐步遏制。预计到2020年,全部完成全国范围内的地面沉降调查,并且建立起有效地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从而不断完善地面沉降监测和防治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开展重点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和地下水禁采限采以及含水层恢复修复的工程,从而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不断恶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 ] 伊晓东,李保平。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 ] 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第三版。

[ ] 岳建平,方璐,黎昵。变形监测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测绘通报,2007 (7):1-4。

[ ]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GB503082-1999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S]。

[ ] 侯建国,王腾军。变形监测理论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第一版,2008。

[ ] 于梦江。 中国拟2020年建立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络[N]。 广州日报, 2012-02-24

[ ] 宁殿民, 白萍。某大学图书馆沉降观测方案设计[J]。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27(1):34-41。

[ ] 周浩(南方高铁)。 漫谈变形监测[N]。 南方测绘, 2011-09-25(2)

[ ] 张健熊,蒋金豹,张建霞。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与灰度分析[J]。测绘科学,2007(7):57~59

[ ] 周荣先,曹必武。沉降观测精度设计及适用范围探讨[J]。矿山测量,2008(3):51-52

[ ] 甘申等。建筑物垂直位移的观测与水准标石稳定性分析[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6

[ ] 刘文清。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商场现代化,2005(10下):197

[ ] 王强,刘春祥,王殿坤。高层建筑的变形观测研究。建筑设计管理,2010(6):73~75

[ ] 张健熊,蒋金豹,张建霞。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与灰度分析。测绘科学,2007(7):57~59

 


沉降观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8683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