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国内外RFID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17-04-25 19:41来源:毕业论文
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际上是一项较早的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已经得到发展,并且开始了一些尝试性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起,这项技术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际上是一项较早的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已经得到发展,并且开始了一些尝试性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起,这项技术进入商业应用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13.56MHz以下的RFID技术已相对成熟,目前业界最关注的是位于中高频段的RFID技术,特别是860MHz-960MHz(UHF超高频段)的远距离RFID技术发展最快[3]。7665
表1 RFID技术发展的历程
时期    发展情况
1961-1970年    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1-1980年    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
1981-1990年    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封闭系统应用开始出现。
1991-2000年    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
2001-现在    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
 
从分类上看,RFID技术根据电子标签工作频率的不同通常可分为低频系统(125kHz、134.2kHz),高频系统(13.56MHz),超高频(860MHz-960MHz)和微波系统(2.45GHz、5.8GHz)等。
低频和高频系统的特点是阅读距离短、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其中,高频系统的通讯速度也较慢。两种不同频率的系统均采用电感耦合原理实现能量传递和数据交换,主要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
超高频、微波系统的标签采用电磁后向散射耦合原理进行数据交换,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十几米),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阅读天线及电子标签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但该系统标签和读写器成本都比较高。

表2 不同频段的电子标签性能比较
频段    低频    高频    超高频    微波
    ~135KHz    13.56MHz    900MHz左右    2.45GHz
通信方式    电感藕合方式    电磁发射方式
主要通途    畜牧业,门禁    支付    物流管理、制造业    交通管制
读取距离    <10cm    <1m    10m左右    2m左右
使用区域    美国    多    多    多    多
    欧洲    多    多    较少    多
    日本    多    多    很少    多

根据电子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又可分为无源标签(Passive Tag)、半有源标签(Semi-Passive Tag)和有源标签(Active Tag)三种。
    无源电子标签不含电池,它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微波信号后,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无源标签一般免文护,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较便宜,但其阅读距离受到读写器发射能量和标签芯片功能等因素限制;
    半有源标签内带有电池,但电池仅为标签内需文持数据的电路或远距离工作时供电,电池能量消耗很少;
    有源标签工作所需的能量全部由标签内部电池供应,且它可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发送数据给读写器,阅读距离很远(可达30米),但寿命有限,价格昂贵。
1.2.1 国外现状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美国政府是RFID应用的积极推动者,在其推动下美国在RFID标准的建立、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领域均走在世界前列。欧洲RFID标准追随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在封闭系统应用方面,欧洲与美国基本处在同一阶段。日本虽然已经提出UID标准,但主要得到的是本国厂商的支持,如要成为国际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FID在韩国的重要性得到了加强,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至今韩国在RFID的标准上仍模糊不清。目前,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瑞士、日本、南非等国家均有较为成熟且先进的RFID产品。 国内外RFID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570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