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雷达成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19-07-19 23:36来源:毕业论文
雷达成像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中期,1951年,为了实现高方位向分辨率,固特异飞机公司进行了多次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一种方法多普勒波束锐化法,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验证
打赏

雷达成像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中期,1951年,为了实现高方位向分辨率,固特异飞机公司进行了多次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一种方法——多普勒波束锐化法,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验证。1953年,密歇根大学初次提出 “合成孔径”的概念,并于1958年成功开发出第一台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它的存在,使我们可以得到地面场景的清晰画面。目前,国外一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都有自己实用化的机载和星载SAR系统[4]。机载SAR系统最具代表的是美国的AN/ APY-6,德国的AER-Ⅱ,星载SAR系统主要以美国的SIR-A、SIR-B,加拿大的RADARSAT-1和RADARSAT-2,日本的JERS- 1为代表[5]。目前,机载和星载SAR正向高分辨率,多极化形式扩展。37148
虽然我国在成像雷达的探究上开始的比较晚,但是仍然获得了显著成效。1979年,我国获得了第一批SAR图像[6]。当时,由于我国雷达成像技术的限制,获取图像的分辨率不太高。1983年,SAR系统日益成熟,在我国首次实现大规模成像[7]。1986年,在机载SAR信号中引入了非实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8]。 论文网1987年开发出了多种(如多频带)机载SAR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1990年,用于机载SAR实时传输数据的体系开发成功。1994年,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使我国的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进入国际的行列。虽然此时的SAR可以获取多极化的SAR图像,但是它的图像分辨率依然很小。继X波段SAR之后,中国又成功开发出了L波段SAR体系,此体系能够得到各种极化图像[9]。 2006年,我国非常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星载SAR。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陆续加入到研究雷达成像的队伍中,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成果。 雷达成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3582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