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脱脂工艺研究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

时间:2019-01-26 11:23来源:毕业论文
碱液脱脂最早的脱脂工艺是碱液除油,已经沿用多年。经典的配方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磷酸三钠所谓三碱组成,而且温度很高,往往要达到90℃左右。其实这种除油溶液配方对现在的零

碱液脱脂最早的脱脂工艺是碱液除油,已经沿用多年。经典的配方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磷酸三钠所谓“三碱”组成,而且温度很高,往往要达到90℃左右。其实这种除油溶液配方对现在的零件已大多不能起到好的效果。高温条件下的碱溶液,只能对动物和植物油起皂化作用[1],也就是油脂变成水溶性的肥皂被清洗去;但现在的电镀零件上的油脂极大多数是矿物油,矿物油是不能与碱液起皂化反应的,所以只能借溶液的高温将油脂脱除一些,而不能彻底除去。33063
碱性除油溶液中通常要加磷酸盐,如磷酸三钠、优尔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等,这种磷酸盐在洗衣粉中含量也不少。含磷化合物虽能起到助洗作用,但它们对水体是富营养物质,危害也不可忽视。现在提倡用无磷洗衣粉和无磷洗涤剂的呼声很高,但实际行动却很缓慢。为保护环境,我们在前处理的除油溶液中要摒弃这些含磷化合物。另外,钢铁制件大都是经冲压和挤压加工出来的。一般机加工时要用矿物油作润滑剂,有的还要涂防锈油进行防锈;因此,这些钢铁零件表面多沾有矿物油。矿物油与碱液不能起皂化反应,所以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将它除去。各种矿物质油的使用、极高的能耗和磷酸盐带来的环境负担以至于这种除油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解业的发展需要。论文网
2 有机溶剂脱脂
早期有机溶剂除油工艺[2]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油脂多和要求高的零件,常用氯烃类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三氯乙烯等来除油。通过溶剂的浸渍、喷淋和蒸汽三重处理,将油脂溶解除去;加热的溶剂变成气体挥发,通过冷凝管冷凝成露滴落下,净化后进行回收,溶剂可往复循环使用。这一过程要求在专用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二氯甲烷的毒性在有机溶剂中是比较小的,少量逸出只会污染空气,但不会污染水体。用这种方法除油需要有一套专用设备,设备投资较大;加上这几年来石油化工产品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飙升,价格也是扶摇直上,因此用这种方法进行除油的成本比较高,所以除油脂确实多、产品几何形状复杂而要求又比较高的外,一般不用此方法。
有机溶剂除油不能作为最后除油工序,因为其表面还会有少量油脂,待镀件还不能全部亲水。为此需增加一道电解除油工序。电解除油液中,可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以作为导电介质,另外还需要加入电解除油表面活性剂。钢铁件最好阴阳极交替进行,以避免氢脆。
3 传统电解脱脂
传统的电解除油虽然可以达到碱液除油的出油效果但其“三高”(即高碱性、高温、高电流密度)由于能耗大、碱雾严重、污染环境等缺陷[3],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要求, 各表面处理厂家迫切需要一种节能降耗的电解除油新技术。近年来, 虽在降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即从高温(80℃~95℃)降至中温(40℃~60℃),但仍存在加温、高电流密度等不足,虽有常温电解脱脂液配方,,但未见工业实际应用的报道。本工艺不仅实现了电解除油常温化,而且碱耗低、电流密度小、除油快速彻底、节能降耗显著、环保效果突出,深受使用厂家欢迎。
采用工艺配方[4]为:氢氧化钠20~40g/L;碳酸钠20~30g/L;磷酸三钠20~40g/L;W32添加剂20~30g/L;温度20~40℃;电流密度1~3A/dm2;时间5~10min。工艺流程为W32电解除油后水洗然后酸洗在进入下一道工序。流程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电解脱脂分为三种,阳极电解脱脂、阴极电解脱脂、阴极-阳极联合脱脂[5]。具体如下:
(1)阴极电解脱脂
阴极除油的特点是在制件上析出氢气, 即2H2O+2e=H2↑+2OH- 除油时析氢数量多、阴极所产生的氢气泡是阳极产生的氧气泡的2倍,分散性好,气泡尺寸小,乳化作用强烈,除油效果好,速度快,不腐蚀零件。但析出的氢气会渗入金属内部引起氢脆, 故不宜用于高强度钢、弹簧钢等脆性较敏感的金属零件。此外,阴极除油可能有电沉积发生,要求除油液非常干净,不能有可镀覆的金属离子混入其中,否则,会影响电镀质量,特别是结合力。当电解溶液中含有少量锌、锡、铅等金属粒子时,零件表面将会有一层海绵状金属析出,有挂灰污染金属零件,并影响油镀层的结合力。对这一问题,可以加入络合剂来解决或者电解去除。因此,采取单一的阴极电化学除油不适宜的。 脱脂工艺研究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992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