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的发展研究现状

时间:2019-01-13 13:29来源:毕业论文
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的发展现状1961年,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系统开始出现。英国的Esnailzadh E,美国的Gee Clough D和Waller R.A.等学者提出了类似结构模型,并指出这种结构非常适用于机械系统

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的发展现状1961年,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系统开始出现。英国的Esnailzadh E,美国的Gee Clough D和Waller R.A.等学者提出了类似结构模型,并指出这种结构非常适用于机械系统的减振和医疗设备已启动额隔振。1970年,美国的M.S.Hundale等等人研究了刚性套筒型的空气弹簧的减振性能。1992年,Bhaye,S.Y.等人研究证明,用一根导管连接的空气弹簧的特性和直接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的特性非常相似。1983年,美国福特公司的B.1.Baehracy,指出空气弹簧主气室和附加气室的容积比是影响弹簧特性主要的因素。1999年,Kasteuya  
Toyefuku研究发现,在高频激振时,附加气室在连接管道内空气的自激震荡情况下,起不到对弹簧刚度特性调节的作用。Quaegl G.和Sloi M.等人研究建立了弹簧系统的的非线性与线性化模型,分析了系统振动的其他影响因素:空气弹簧容积,附加气室容积,初始工作压力,节流孔开度等因素,并对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悬架提出设计建议。2001年,瑞典的Matse Breg提出了具有摩擦和节流孔阻尼的空气弹簧动力学模型。2003年,比利时的L.Hosten等人研究了农业车辆带副加气室的空气座椅悬架,研究表明:该种悬架座椅系统对低频高幅度振动具有明显的减震作用。2006年,日本的Kenji Kawshiema等人通过增加研究分析带附加气室设备隔振台固有频率,对其实行了主动控制。2007年,韩国的Jeug Hoone等人对双气室空气弹簧系统进行刚度特性分析与验证,为隔振系统的设计做了理论的支撑[16]。32662
随着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系统的不断推广与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系统做了大量的研究。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的郭蓉生对列车上附加气室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优的节流孔大小的计算方法。海军工程大学研究所的吴鳝跃等人针对舰船隔振建立了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的模型,研究分析表明连接管路的截面尺寸大小和附加气室容积的大小是影响其冲击特性的主要因素。南京农业大学的朱偲洪、王家胜等人建立了该系统的刚度计算模型,为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网上海铁路局的陆证可变节流阀改变阻尼特性的方案,证明该方案有较好的减振效果。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的李浦对火车上的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进行研究。同年,北京理工大学的杨兴隆对日野Rc410客车上的空气弹簧进行了研究。2005年,四方车辆研究所的张廣世等人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相关知识研究推到了该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得出低频振动对该系统刚度影响较大,高频是影响较小的结论。200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颜等人针对双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系统的研究表明:附加气室对系统的垂直振动影响不大[16]。 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的发展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937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