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拜伦式的英雄人物形象及其实质(3)

时间:2017-05-20 11:35来源:毕业论文
将孤独作为最强的力量,赋予在曼弗雷德的性格中。因此曼弗雷德相信:诗人总是孤独的,我就是这样。 拜伦英雄热情的理想实质是一种带有资产阶级个


将孤独作为最强的力量,赋予在曼弗雷德的性格中。因此曼弗雷德相信:诗人总是孤独的,我就是这样。
  拜伦英雄热情的理想实质是一种带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色彩的英雄主义,它既有个人主义的因素,又有人道主义的诉求。西方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要求以自然状态的自我为中心来确定人生态度,充分发挥人的自主自决的主体精神,反对一切的约束与压迫。拜伦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不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诗歌创造中都把个人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
3.“拜伦式的英雄”与作者性格的联系
  拜伦所处的时代,启蒙思想随着法国大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欧洲出现了各种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潮,人们的思想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启蒙主义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对拜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拜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渴望自由,热爱自由,追求自由。他倡导平等,反对专制。“他始终忠于法国革命的理想,反对专制暴政,同情人民苦难,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拜伦具有激情、放纵、狂暴、自尊、自卑、仇恨、反抗的心理秉性,这种心理秉性影响着他的文化人格的构成。拜伦笔下的“拜伦式的英雄”身上具有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出路。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诗人当中。以拜伦的世界观表现的最为矛盾。他既是一位屈强无畏的战士,又是一个突出的个人主义者。他揭露虚伪残忍的资产阶级罪恶,却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他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却又表现出轻视群众,高居群众之上的错误思想。他热烈的讴歌自由,却又散布愤世嫉俗、悲观失望的情绪。“拜伦式英雄”便是拜伦世界观矛盾的最形象概括。因为这类“拜伦式英雄”也和拜伦本人一样,表现为一方面具有昂扬的热情。
  纵观拜伦的一生,他才华横溢却张狂放荡,身体有缺陷但内心强大;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倾向却又对处于弱势无援地位的工人怀有深切的同情;厌恶社会却又怀有美好的社会理想,并坚持不懈地为之战斗。具有英雄热情地拜伦同其诗歌中的人物一样充满了矛盾而复杂的因素:既有个人主义又有人道主义,既有撒旦精神又有博爱思想,这使拜伦的人生与个性充满了传奇性、浪漫性和时代性。
  哈洛尔德高傲的性格,使他不为庸俗虚伪的上流社会所接受。他的贵族习气,又使他不与人民交往。最终离开祖国,到海外寻求解脱,足迹遍布欧洲大陆。拜伦塑造的异教徒、海盗等人物,忧郁孤独、敏感自尊、高傲而玩世不恭,四处漂泊,肉体的流浪源于精神的无所依凭。在《曼弗雷德》中,主人公在深刻自悔中高傲地自我放逐于阿尔卑斯山巅,在精神的漂泊中寻求罪或无罪问题的答案,拒绝了精灵和恶魔的引诱,在忍受痛苦中走向死亡。这些英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找不到自己合适位置,只能麻木前行,追求什么连他们自己也无从知晓。漂泊既是反抗贵族阶级出身价值准则的一种方式,也是对毫无出路的现实处境的一种逃避。也许唯有漂泊逃避才是摆脱内心纠结的方法。
  “拜伦式的英雄”的叛逆是高度个人性的,他们以自身的个性与情感无挑战一切,怀着满腔热情奔向永恒理想,但最终还是不免失败,甚至个体生命的毁灭。他们悲剧的根源在于试图以有限的个体去穷尽宇宙的奥秘,进而摆脱自身乃至人类的悲剧性处境,达到自由完整的境界,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个人主义英雄理想破灭的结局不可避免。“成为你自己”,就是要找回真实的“自我”。寻找“自我”,张扬个性,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共同人文追求。孤独中的“拜伦式英雄”并不希望以自我放逐式的漂泊去企求获救,也不希望通过政治的与社会的有形反抗改变孤寂的境遇,而是要通过承受孤独及其痛苦去体悟生命的意义。 拜伦式的英雄人物形象及其实质(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745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