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天主教在徐州的发展及其影响

时间:2019-07-20 14:22来源:毕业论文
清末天主教传入徐州后广建教堂,为天主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国时期天主教迅速发展。建国后,天主教开始走上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 “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被迫停止

【摘要】徐州自古是军事战略要地、交通枢纽,但同时又处于政治边缘地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为天主教的传入提供了便利。 清末天主教传入徐州后广建教堂,为天主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国时期天主教迅速发展。建国后,天主教开始走上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 “文化大G命”期间宗教活动被迫停止。中G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宗教活动逐渐进入正常轨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交流频繁,宗教活动蓬勃发展。徐州天主教发展过程中蕴含着其内在特点,并对徐州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37210
毕业论文关键词】徐州 天主教 特点 影响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Xuzhou
【Abstract】Xuzhou since ancient timeis the military strategicposition, the transportation hub, but also on the verge of politicalgeography.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to some extent facilitates forthe Catholic Church's incoming.Catholicis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Xuzhou building more churche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atholicChurch's developmen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Catholic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theCatholic Church has embarked on independence , autonomy self-managementof road. When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religious activities has beenforced to stop .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Eleventh CentralCommittee, religious activities have gradually entered the track.With the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and foreign exchange isfrequent, religious activities flourish. Cathol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Xuzhou implies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development of Xuzhou.【Key Words】Xuzhou the Catholic Church Development Influence清末光绪年间天主教传入徐州, 至今天主教在徐州已有 100多年的发展史。本文以地方志档案等文献为基础,勾勒出徐州天主教的发展概况,重点分析了天主教在徐州传教的特点和天主教对当地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徐州天主教传入背景天主教是基督教三大教派分支之一, 最早形成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境内巴勒斯坦地区。罗马帝国历来在西部和东部分别有两个政治的、文化的和经济的核心城市,即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所以,早期的宗教组织出现后,也分别以两个核心城市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11 世纪时这两个派别大分裂,形成了以希腊语地区为主的东派自称正教(又称东正教)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主的西派自称公教(又称罗马公教) 。罗马公教在东欧、西欧盛行,以罗马教廷为中心。在十优尔世纪初,罗马公教中又分裂出“抗议宗” ,称之为新教。这三个派别在世界上统称为基督教,都属于基督教体系,但又各自独立。在中国明朝末年,基于中国“敬天”的传统习惯,基督教传教士将罗马公教翻译为“天主教” 。天主教崇拜唯一的天主和耶稣基督,同时也信奉圣母玛利亚,并尊她为“童贞圣母” 。关于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年代,众说纷纭,难以确认。据传在唐代以前就有人信奉基督教,王治心在其著作《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提出基督教东传的几次微波,但是他自己也认为证据不足。信史确证,基督教在盛唐之初开始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称为大秦景教(简称大秦教和景教) ,此教派实际上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又称波斯教或弥施呵教)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 年) ,由叙利亚僧侣阿罗本等人传入中国。在唐代和元代时两度传入江苏, “扬州、镇江等地曾建有景教寺。元亡,景教衰落。 ”[1]“江苏天主教是由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传入的。 ”[2]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利玛窦在南京正阳门(今光华门)附近购买了一处官邸,作为传教士的住处,后又在院内设了一处小教堂,用于传教士的日常宗教生活。 “自利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有王丰肃者,居南京,专以天主教惑众,士大夫暨里巷小民,间为所诱。 ”[3]但是直到中英鸦片战争之后天主教才开始在中国内陆大规模的传播。清前期的康熙帝时, “许奉天主教,仍其国俗,而禁各省立堂入教。雍正间,禁令严,尽毁去,但留京师一所,俾西洋人入监(钦天监)者居之。入内地传教,辄绳以法。 ”[4]清末鸦片战争粉碎了中国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政策,清廷在不平等条约下被迫打开国门取消教禁,1842 年下令允许人民可以自由信仰天主教。1846 年发还没收的教会财产,从此天主教完全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天津条约》还规定“内地传教法” ,规定外籍传教士到内地传教,地方官员要“厚待保护” 。1860 年签订的中法《北京条约》第优尔条规定: “天下黎民任各处军民等传习天主教,会合讲道,建堂礼拜,且将滥行查拿者予以应得处分” 。担任翻译的法国传教士孟振声等在中文文本中自作主张加上“并任佛(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天地,建造自便”的内容。从此,外国传教士可以自由地深入内地建立教堂和传教点。徐州天主教发展概况据《徐州民族宗教志》记载,天主教传入徐州开始于清末光绪年间。光绪十年(1884 年)九月,法籍耶稣会传教士艾赉沃在徐州城东南隅购置民宅一处(现新华印刷厂西园,1988 年初拆除)作为开堂传教临时点,由于先后两次遭到乡民和科举生强烈反对,被迫离开徐州城,和其他传教士去安徽省五河县,不久转到砀山侯集和睢宁县城两地建堂。时外籍传教士相继而来:光绪九年(1883年)法籍传教士汤执中在丰县戴套楼建堂;光绪十四年(1888 年) , “法国传教庄、 王双楼等二十多个村庄发展教徒 (1989 年编 《萧县志》 ) ” [5]; 光绪十优尔年 (1890年) ,法籍传教士童师中在萧县马井西北购买土地四十余亩建造天主教堂,取名“圣母领抱堂” ;光绪十七年(1891 年)法籍传教士童师中又建成宿迁天主教堂;光绪十八年(1892 年)五月,德国籍艾神甫(姓名不详)在砀山县侯集建天主教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 ,艾赉沃又到徐州,在城隍庙街(今青年东路 216号)筹建教堂,于宣统二年(1910 年)落成,占地 1500 多平方米,属于罗马式建筑,取名“耶稣圣心堂” ,即划为江南代牧区下属的 1 个总铎区[6]。清末,徐州各县市共建成教堂 12 处,这些堂口主持人都是外籍传教士,发展教友人数不多,信教教友人数约为32000 人。从民国元年(1912年)到民国十九年(1930 年) ,徐州陆续新增建了丰县、汪阁、砀山、杨庄集(现属于安徽省宿县) 、大许家等五处天主教堂,这时徐州天主教总铎区建堂增至18 处,民国二十年(1931 年)七月,徐州从南京代牧区划出,升格为“徐州监牧区”[7],由加拿大耶稣会管辖,美籍耶稣会传教士毛纶从宿迁调来任耶稣会长,主持徐州监牧区事务,并且继续增建了萧县城、敬安县两处教堂。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优尔月十八日,徐州监牧区又升格为代牧区[8]。徐州总会堂美籍加拿大传教士邰轶欧为代牧主教。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 ,罗马教廷宣布天主教徐州教区正式成立,邰轶欧升任为教区正权主教。教区辖徐州市、丰县、沛县、萧县、砀山、睢宁、宿迁、铜山、邳县等市县,另有两座修院、优尔个修会[9]。民国年间,徐州天主教为了传教需要创办了十余所学校,市区包括昕昕中学、光启小学(现为徐州市青年路第二小学) 、斯高小学、晓星小学,教区内各县天主教堂也均有规模不等的中、小学校:丰县崇明中、小学;砀山县晨光中、小学;邳县窑湾镇石室小学;睢宁市尚正初级小学校;宿迁县天宝小学校;铜山县五段临湖初级中学。[10]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昕昕中学,昕昕中学最早为民国五年(1916 年)创办的“类思公学” ,一年后(1917 年)改名为“震旦大学附属中学” ,不久恢复原名。后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改名为“圣类思修院” 。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改为“类思中学” ,主要讲授宗教课。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上海著名爱国者马相伯题名为:昕昕中学,正式使用国家规定教材,宗教课程作为天主教学生的选修课。民国二十优尔年底(1937 年) ,因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停课。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八月,徐州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复课, “校长张君九,校址隍庙街天主教堂东隔壁(现四中) 。 ”[11]建国后,学校由徐州市人民政府接办,校名改为徐州市第四中学。现在昕昕中学已经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主要为初中部,校名仍然沿用“徐州市昕昕中学”(四中),南校区主要为高中部,校名改为徐州高级中学。至今仍在为徐州中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州天主教积极投身于战区后方救助工作 。民国二十优尔年(1937年)七月八日, “徐属天主教主教邰轶欧将苏北各县教区之欧美教士30 余人召集徐州,面示积极筹备战时救护事宜,拟设战区后方医院及妇孺收容所。 ”[12]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 ,日机空袭徐州,青年路天主教堂在墙面上涂饰白底兰十字旗(难民区标志)和法国国旗,尽量使周围地区的群众躲避日机轰炸,后徐州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暂时收容难民百余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坝子街(环城北路)天主教堂负责人鲍斯高收容战争孤儿一百五十余人,对于达到入学年龄的孤儿让其进入工艺学校学习,学校除了教授常规文化课之外,还设有工艺美术职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学成之后能够进入社会谋生。民国三十二年(1943 年) ,天主教乌苏拉会创立了“圣母圣心婴儿院”收容因生活贫困而被卖的幼儿一百四十余人。同年,加拿大籍神甫那士容、屠善修、陆仁山等三人在丰县天主堂被日本宪兵杀害, 葬于丰县天主堂内。 [13]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二月,日军强占婴儿院当作军火库,婴儿院工作被迫停办。除此之外,徐州天主教还设立了慈惠医疗所、 牙科诊所、 小儿科诊所、 眼科诊所等多个医疗诊所,为生活无着的教友和社会群众提供医疗。 [14]这些慈善活动为天主教的传播扫除了障碍,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 天主教在徐州的发展及其影响: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3592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