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乡土情怀下的苦难与救赎论马金莲小说的创作特色(2)

时间:2024-02-01 21:47来源:毕业论文
在马金莲的大部分作品中,她都选择了她所熟悉的家乡作为背景。土地是西海固农民的命根子,因此他们对土地充满了敬畏,并投注了生命的希望。在马金

在马金莲的大部分作品中,她都选择了她所熟悉的家乡作为背景。土地是西海固农民的命根子,因此他们对土地充满了敬畏,并投注了生命的希望。在马金莲的农村题材作品中,大都以西海固底层小人物为对象,繁重的农事和琐碎的家事构成了小说的内容,选材大都以农事、家事、宗教活动为主,西海固的农耕生活方式远离现代都市文明的印染,这也是马金莲作品具有脱离时代的独特文风的原因。饥饿、劳累、贫穷,这种种苦难在她的文字中凝结成对土地的眷恋、对乡土的歌颂,马金莲用农民世世代代的泪水和汗水谱写了一曲西海固农民生命的赞歌。

(一)题材乡土化

首先,农事是马金莲小说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她用农事描画西海固农民的苦涩人生,那是充斥着泪水的图景。

在乡土题材的小说中,农事是无法避开的话题,而马金莲则把农事当作了小说的主要题材。在背朝黄土、汗水淋漓的西海固,农民依赖于土地,在周而复始的农事中,可以看尽西海固农民的艰辛生活,可以体会人生百味。从马金莲的小说中,西海固地区保持着传统农耕生活方式,西海固农民固执地坚守着保守的传统思想,农事是他们世世代代坚守着的事业,农民的一生,便是农事的循环往复,一代代农民传承着农事的辛劳,那是他们生存的唯一途径。农事,是一种西海固人对土地的崇敬,对生存的执念。靠地吃饭的传统农耕生活方式,生存与否完全听天由命,饥饿、贫穷成了西海固农民的生存常态,苦难侵袭着这片贫瘠的土地,人活着便是忍受饥饿和不断劳作,每日艰辛的劳作仅仅是为了生存,这单纯的愿望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成了奢侈的想法,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无一例外地深谙生命可贵的道理,爱情与婚姻也被饥饿的痛苦淡化,汗水滴落土地,那是农民无声的悲鸣。

如在《永远的农事》中,主要以“我”的视角描写了少女“烂眼子”的一生:少女“烂眼子”从小干到大的农事永远没有停歇,直到生育下一代“烂眼子”。[3](76)在西海固,劳动意味着粮食,而粮食对于西海固农民来说,那便是生命,“烂眼子”在繁重的农活里成长,从孩童变成等待嫁娶的少女,而她的爱情与婚姻却在饥饿的环境下变成了另类的“粮食”,嫁人也是为了生存,而等待她的未来依旧是“永远的农事”,以及生育下一代“烂眼子”,世世代代重复着的命运,让劳作在生命的光环下显得崇高,这也是西海固农民心酸苦涩的农事生活的真实写照,苦难在世世代代西海固人的生命里不断重复,永远的农事构成了他们苦涩生活的全部,也意味着他们既定的命运,没有挣扎,没有埋怨,这是西海固人祖祖辈辈的活法。

例如《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小说以晒干萝卜叶子、卧浆水、煮干菜等一系列农事为主要内容,以一种“散文化”的写作方式记叙了一家人酿制酸菜的事,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众多的人物,但马金莲却用细腻的细节描写,描绘出农村艰苦的生活。在这篇小说中,虽然没有汗如雨下的耕作,但腌酸菜却也是西海固人年复一年操持的农事,繁琐无趣的农事都是为了生存,这是农村人世世代代重复着的命运。存起来的酸菜是一家人过冬的唯一口粮,算不得美味,却让一家人能够安心度过荒凉的冬天,酸菜的存储是生存的保障,而酸菜的制成是人们一整年最喜悦的时刻,因为它是生活的希望。

其次,马金莲小说的另一主要题材是家庭,马金莲放大了家的伤痕,因为真实,更显悲哀。来自优I尔Q论T文D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乡土情怀下的苦难与救赎论马金莲小说的创作特色(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0145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