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中《西游记》的教学(3)

时间:2024-01-02 22:13来源:毕业论文
炮云起处荡乾坤,黑雾阴霾大地昏。江海波涛鱼蟹怕,山林树折虎狼奔。诸般买卖无商旅,各样生涯不见人。殿上君王归内院,阶前文武转衙门。[4](p19)

“炮云起处荡乾坤,黑雾阴霾大地昏。江海波涛鱼蟹怕,山林树折虎狼奔。诸般买卖无商旅,各样生涯不见人。殿上君王归内院,阶前文武转衙门。”[4](p19)

在我们拥有汉语背景的人看来,作者通过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极言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既将他地煞七十二变化中的一变写得活灵活现,又丝毫不带谄媚、夸张之意,读起来还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但对于外国学生而言,这也许只是形式相同、内容相同、不断重复地强调当时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几个句子而已,而且外国学生由于“汉语修养与文化差异的限制,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词语理解和意境体味方面,往往会发生错位与扭曲。”[5]

所以,要想让外国学生能真正领会它的神韵,我们就不能仅仅是翻译这首诗的意思,而是要从它本身的结构、层次、对仗等方面来赏析它的精彩之处。除了赏析,我们还可以借助诗歌朗诵,对外国学生的汉语能力进行训练。

诗歌的朗诵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现代的朗诵,适用于现代诗歌,可以帮助外国学生纠音和理解汉语的韵律;另一种是吟诵,适用于古典诗歌,有助于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体会诗歌的意境,建立汉语的语感。对《西游记》中诗歌意境的体味,能帮助外国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小说的情节与内容;而对《西游记》情节的阅读,又可以使他们对诗歌的意境有更深入的感悟。

当然,上述关于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汉语水平较高、有一定中华文化素养的外国学生提出的。对于中级水平的外国学生,我们可以借鉴“少年版西游记”中的处理方法:“于是,便吹起一股狂风,直刮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家家关门闭户。”[6](p21)将古诗转换为一段白话文,只改变形式,不改变意思。至于初级水平的外国学生,其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基础的汉语知识部分,暂时不用涉及古典诗歌。

3。宗教文化来自优O尔P论R文T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西游记》中关于中国三大宗教——佛、道、儒的文化,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对于拥有相同或相近宗教文化的国家的读者来说,理解小说中与宗教有关的内容就会比较容易;但是对西方信奉基督教或是除佛道儒以外其他宗教的读者而言,对于某些内容的解读就会有所偏差。比如佛教的“阎王”和基督教的“死神”这两个概念。

“阎王”这个词来源于佛教,相当于地府的统治者。阎王一共有十位,分别居住在地府的十殿,各司其职。阎王有许多手下,如鬼差、判官等,平时的索命勾魂、赏善罚恶等,都是由阎王下达命令,然后由鬼差们去执行,所以在中国的很多神话作品中,人刚死的时候第一个见到的通常都是牛头马面或者黑白无常等鬼差,而从来不会是阎王。因为阎王向来都是只呆在地府,向鬼差们发号施令而已。如果一定要出地府,那也只会去一个地方——天庭。

而死神就不同了,死神在西方就是“死亡”的代名词,它并不统治谁,也不会被谁统治,更没有官职或权力的约束,它只是自然意义上的“死亡”而已。死神掌管的是死亡本身,至于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死、什么时候死以及如何死,则都不是由死神控制的。在西方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中,将死之人通常都会在角落里,看见一个身穿黑色斗篷,手拿一把镰刀的死神。这并不代表就是死神用镰刀夺去了那个人的生命,而是指死神向那个人传达了他大限将至的讯息。

至于在第三回中,为什么会出现“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4](p25)这一情节,那是因为佛教认为,阎王的生死簿上早已经规定好了所有物种的生死,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决定好了死亡的日期,无论是谁都不能改变生死簿上的时间,今生今世所作的一切都只是在为来世积德或造孽。但孙悟空因为神通广大,本领高强,所以能够进入地府擅自修改生死簿,不过他也因此惹恼了天庭,得罪了玉帝,为将来埋下祸根。故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阎王”和“死神”这两个概念的辨析,因为外国学生很有可能会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而混为一谈就会导致他们没有办法理解孙悟空为什么要去找阎王,也无法理解孙悟空为什么要把生死簿上的名字划掉,也无法理解阎王和玉帝为什么会那么生气。 对外汉语教学中《西游记》的教学(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0021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