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治理思想(2)

时间:2023-08-25 19:51来源:毕业论文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中都针对实际阐释了自己政治主张,而《大同书》则是他作为实际的改良派的另一面,书中的社会是他心中向往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中都针对实际阐释了自己政治主张,而《大同书》则是他作为实际的改良派的另一面,书中的社会是他心中向往的理想社会,《大同书》中的社会治理思想主要来源于康有为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论文网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于清咸丰八年出生于沿海广东南海,当时康氏是一个封建地主官僚大家庭,故而康有为的幼年时期过着豪奢的生活,好景不长,康有为父亲在其十一岁时去世,家庭重担落在母亲身上,生计窘迫,甚至不能购书、无笔墨。在与母亲的长期相处中,母亲的严格管教与另他全心学习的鼓励与支持对他影响极深,直接影响了他日后对女性的态度,对女性地位的看法也见诸《大同书》。除此之外亦受祖父与叔父教授学习。他自小学习《大学》、《中庸》、《论语》、朱熹注《孝经》,接受封建正统教育,对儒家思想的了然于胸,不仅影响着他思想的形成,也影响着他的现实行为。不论《大同书》中的构想如何,现实的他仍遵守儒家伦理,在母亲去世时遵守古礼,到宗祠和祖坟祭扫,主张男女平等消灭家庭的他,现实中仍然因无子而纳妾。幼时康有为因酷爱阅读,博览群书,读《明史》、《京报》、《海国图志》等,被附近乡村的人们视为“神童”,却独不喜八股文体,不愿参加科举考试。青年时期师从国学导师朱次琦,但身处帝国主义入侵的沿海广东省他早早感受到祖国内忧外患的境况,一度曾静坐学习佛理,后受政治启蒙导师张鼎华启发,转向西方文化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受佛教影响,他认为家庭阻碍快乐。亲戚和朋友的一些不幸遭遇验证了他这一想法。他的两个姐妹逸红和琼琚,二人都因家庭变故而苦命,学生谭嗣同也是从小丧母,被父亲的妾虐待,光绪也曾被慈禧虐待等现实,使他在大同世界让家庭这一单位于太平世消失。本厌恶八股不肯参加应试的康有为,为了能大展宏图,救国救民,决定去往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失败,在此期间又经历了中法战争,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无能的康有为痛心疾首,发愤写《上皇帝书》,以求改革政治挽救世变,自然此书上书过程中被层层阻挠未被光绪帝御览。康有为闷闷回乡,余后十年举办万木草堂,自己办学,培养维新人才,并同时继续自己的勤奋写作,完成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大代表巨作。直到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康有为无法远居广东坐视不管,毅然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他“公车上书”的热情和新鲜内容感动了光绪帝,开始了戊戌变法。

     “大同”一词源于《礼记·礼运》大同篇,但康有为的《大同书》不仅仅是一个“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社会,这是他在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包括变法失败后他有机会周游西方各国,看到资本主义也存在着许多弊病,结合公羊三世说、《礼运》篇的小康大同思想、佛理、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以及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等构想出的一个属于他的“大同世界”。

    他的幼时遭遇与后来的学习生涯,直接影响着他社会治理思想的形成,成为他社会治理思想的来源。文献综述

 二、社会治理思想的内容

康有为构造的乌托邦世界,在《大同书》中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这里只讨论“大同社会”有关社会治理方面的内容:

(一)去阶级  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治理思想(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531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