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白居易的咏物诗研究+文献综述(2)

时间:2018-06-28 16:30来源:毕业论文
白居易的咏物诗数量较多,取材广泛,本文主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咏物诗,结合具体实例,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白居易咏


白居易的咏物诗数量较多,取材广泛,本文主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咏物诗,结合具体实例,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内容
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不同的时期又有所不同。“儒、释、道三教对白居易人生态度的形成和确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白居易也和唐代许多大作家一样持三教调和论。在白居易的思想体系中,儒、释、道相互渗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2]立身行事时,则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当人生遭遇挫折时,他就从佛禅思想中寻找安慰;他还从道家思想中吸取了洁身自爱,容忍不争及喜爱自然,放达自适的精神,这些在其咏物诗中都有具体的表现。
(一)儒家思想
白居易出生于“世敦儒业”的中下层士人家庭,早年就志在兼济,积极用世。他的诗文都是为事为时而作,其中很多力作都是通过咏物的方式来完成的。这样的诗歌有《百炼镜》、《隋堤柳》、《八骏图》等。
《百炼镜》前半部分主要是对百炼镜制作过程的描绘,暗示出了百炼镜的精美:“百炼镜,熔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抵。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后半部分作者主要就太宗“以人为镜”之事发表议论。“作者认为:‘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杨州百炼铜’,强调天子应像太宗一样‘以人为镜’,以‘鉴古鉴今不鉴容’,引出对天子的劝诫。”[3]《隋柳堤》以柳树作为出发点,引出当年隋炀帝出游江都的空前场面,并以隋朝的灭亡为例来规劝当朝统治阶级。“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本诗写出了统治者喜好排场、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导致国库空虚,国家财力匮乏,百姓积贫积弱,江山社稷动乱不稳,希望当朝统治阶级以此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唐朝中期,国家腐败,社会黑暗,官吏对人民进行无节制的剥削,民不聊生。白居易出身于中下层地主阶级,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始终以一种同情和关怀的态度看待底层百姓。白居易的咏物诗深刻地抨击了统治阶层,不管是讽刺贪官污吏,还是劝诫统治者,都是为了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每一首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兼济天下的思想。即使在后期,他敢于谏言,勇于任事的锐气褪去之后,对于人民的关注也未曾改变。
(二)佛禅思想
白居易早年就受到佛禅思想影响,接触的佛经也较多。远离朝政之后,更加频繁的与僧道往来,佛禅思想也进一步深入他的内心。他曾在《醉吟先生传》中说:“游之外,栖心释氏,通学小中大乘法,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交。”[4]
其佛禅思想在咏物诗中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从佛禅思想中寻找慰藉。如《夜雨》中写到:“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屋内对着残灯,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更加难以入睡。此时诗人想到了失去的亲人和远离的朋友,孤独寂寥之情难以排解,只有学习佛法才能排解我的无限忧愁,才能抚慰我这颗悲伤、孤独的心。
2.对弱小事物命运的同情。白居易深受佛教慈悲思想的影响,始终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待劳苦大众和芸芸众生,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他的这种情怀表现在文学上,就是对于弱小事物命运的同情及全力的救赎。在《赎鸡》中,诗人因见有戳鸡者,心生恻隐之心,于是将鸡赎回,放归于山林。《放旅雁》写作者于元和十年冬,在贬滴途中遇到卖雁的少年,因“人鸟虽殊同是客”,而产生同病相怜的感伤,于是将雁赎回放生。他在咏物诗中表现出的是一种“草木虫鱼皆有情”的和谐自然的人与物的关系,情感的真挚,视角的独特成为这些咏物诗的独特之处。 白居易的咏物诗研究+文献综述(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843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