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性

时间:2018-06-25 21:25来源:毕业论文
论文主要从人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述关汉卿《窦娥冤》的悲剧性

《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部著名悲剧。王国文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媾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则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王国文先生对《窦娥冤》的评价是十分中肯的。本论文主要从人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述关汉卿《窦娥冤》的悲剧性。24709
一、人格悲剧
窦娥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性格人物。她3岁丧母,7岁成为童养媳,17岁就结婚,不到2年的时间久成了一名寡妇。窦娥与同是寡妇的婆婆一起生活,唯一的亲人——父亲窦天章,自从上京赶考就音信全无。窦娥受尽了欺凌,却告状无门,最终导致了含冤而死。纵观窦娥凄苦而又短暂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性格是“柔性”和“刚性”的结合。窦娥性格中的“柔性”,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她性格中的“刚性”,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妇女不屈抗暴的斗争精神。“柔性”就是孝顺、善良、平和的心态。“刚性”就是反抗性和斗争性。
孝顺是贯穿着窦娥的一生的良好品质。她出生于书香之家,家境贫寒,命运多舛。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书生。窦娥三岁就失去了母亲,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母之痛和贫苦之苦,使她从小就养成孝顺的品格。7岁时,父亲为了还债和筹集进京赶考的路费而将她卖给蔡婆做童养媳。“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可以说,窦天章的进京赶考是以窦娥做童养媳为代价的,她成为了窦天章追求功名的牺牲品。窦娥没有对父亲的这一行为有所抱怨而是逆来顺受,体现了作为女儿的孝顺。作为蔡家童养媳,她在蔡家过得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是是使唤丫头的生活,“小生今日已径的将女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其生活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等到十七岁与丈夫成了亲,但丈夫很快就生病死去了,窦娥随即成为寡妇。她对蔡婆非常孝顺,无怨无悔地伺候着婆婆,守节尽孝,这是一个童养媳的孝顺。当张驴儿设计毒死蔡婆去误毒死其父,要挟窦娥嫁给他时,她选择的是“官休”,在公堂上“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残忍的刑法并没有使其屈服,她努力文护自己的清白,同张驴儿、桃杌作不妥协的斗争。但是当桃杌要毒打蔡婆的时候,窦娥为了使婆婆免受皮肉之苦而含冤成人了。当窦娥被押赴刑场时,心里还想着如何能减轻婆婆的痛苦。为了不让婆婆看到她披枷戴锁,押赴刑场的悲惨景象,她让刽子手从后街走。“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只要能减轻婆婆的痛苦,窦娥她死而无怨。“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湌刀去呵,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她为婆婆想的如此周到,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窦娥死后,她的鬼魂还要嘱托父亲说:“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自己死了不能尽孝道,还要托父亲替自己尽孝。由此可见孝心已成为窦娥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窦娥的一生是善良且具有和平心态的一生。面对以放高利贷为生的婆婆,窦娥劝阻蔡婆不要放高利贷,认为对他人进行剥削是放高利贷的本质。每当蔡婆出门要债的时候就记挂着婆婆的安全和日常小事。“婆婆索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奶奶回来了,你吃饭么?”“为甚么泪漫漫不住点儿流?莫不是为索债与人家惹争斗?”窦娥的丈夫死了,而唯一的父亲又下落不明,蔡婆就成了窦娥唯一的亲人。她为婆婆担惊受怕不仅是因为婆媳两个相依为命,也是窦娥善良的体现。她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让刽子手从后街走,就是为了避免婆婆伤心。窦娥为了不让婆婆受皮肉之苦而含冤认罪,作为一个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在临死之前最希望的就是见到自己的亲人,可以面对这自己最亲近的人一吐自己的悲痛、冤屈。可是窦娥却因为怕婆婆见了伤心,她宁愿选择一个人孤零零的赴死,也不要婆婆因为她感到痛苦。“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湌刀去呀,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她为婆婆考虑的这样周全,做出了如此巨大的牺牲,而她对婆婆的要求却又是那么的渺小。她说“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蹇不了的浆水饭,蹇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尽管死后成了鬼魂,还是记挂着婆婆,不忍婆婆过着凄苦、孤单的生活,请求父亲窦天章奉养婆婆。这些 事都说明了窦娥善良的美德,高尚的情操。 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性: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83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