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佛造像碑发愿文研究+文献综述

时间:2018-05-29 20:00来源:毕业论文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从北魏至唐朝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社会的动荡、民族的迁徙融合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碰撞,佛教信仰团体开始出现,佛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从北魏至唐朝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社会的动荡、民族的迁徙融合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碰撞,佛教信仰团体开始出现,佛教文化逐渐在这片土地上兴起。23469
佛教文化的承载体多种多样,其中石碑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首次应用与佛教之中,由此形成的佛造像在外来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风格,逐渐进入现代中外公众的视野。其中佛造像中的发愿文是造像者表述造像原委、经过、内容、目的等最真实的心声流露,是造像碑雕凿意匠、民众信仰、宗教心理、宗教仪式、社会活动等相关复杂元素的综合反映,因此也是研究佛造像的重要依据。然而现存的佛造像中,有的被人为①或自然毁坏而出现残缺,发愿文漫漶严重而无法辨识或发愿文已经毁佚甚至难以辨认,且佛造像散落在民间,相关的著作很难对所有的佛造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剖析。因此为了对中国古代佛造像发愿文作进一步的研究,文章将通过对已著和部分散落于民间及新出土的北魏至唐朝佛造像供养人发愿文的研究,疏理得出古代佛造像发愿文体例、造像类型、民间供养人称号、特定吉语及造像别字等基本表达方式和特殊案例的呈现。
(二)关于取材、结构及研究方法的说明
面对丰富复杂的资料信息,尽快地吸收和消化并迅速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为整个课题的开掘和研究奠定基础。为了廓清分散复杂的造像碑发愿文体例、造像类型、民间供养人称号、特定吉语及造像别字等基本表达方式和特殊案例的呈现,除了例证方法外,文章还将大量采用照相、拓本等方式进行辅助性分析研究。论文网
为了更大限度地开掘其不为公著的细节和内涵,将采用文献与实物图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已经掌握的文献资料中提取精华等使用价值高的部分;在选用某一种实物资料时,力图选用形制最为完整清晰的一种;更大限度地扩大文献与实物资料的占有量并进行有效的合理利用。除了广泛收集各类公开发表与著录的文献①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大规模地被毁坏,主要是因为佛教势力日大,皇权收到威胁,众多僧侣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国家经济日渐衰退,统治者不得不采取灭法毁佛的极端措施,以遏制佛教之膨胀发展。中国佛教史上是最为惨烈的打击佛教活动为“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冯贺军著:《曲阳白石造像研究》页14,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9月
和实物资料外,大量未经著录与发表的拓本和照片是弥足重要的辅助研究材料,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链接已经残缺、模糊和变异的历史链条,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二、佛造像碑发愿文的产生与发展
(一) 佛造像碑的起源以及发愿文的概念阐释
1、 佛造像碑的起源
佛,是梵语“佛陀”的略称,即“觉者”。最初“佛”专指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后来随着佛教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各有名称和供人信奉的佛。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但由于儒教和道教对世人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真正发展期始于北方游牧政权在中原的建立。因佛教特有的包容性,即佛教具有的普遍可应用性——是为救世护国,这种特征对统治者极具有吸引力。所以早在五世纪的后二十年即北魏统治时期,出现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佛教石窟。
2、 佛造像碑发愿文的概念阐释
郝春文先生所著《敦煌学大辞典》中阐释:“发愿文是一种佛事应用文,主要内容是依次表达发愿者的愿心。”类似的,《中国佛道造像碑研究》中亦对发愿文的概念做了解释:“发愿文是造像者表述造像原委、经过、内容、目的等最真实的心声流露。”由此可以看出,佛造像碑发愿文是造佛像者即发愿者在佛造像碑上表达心声心愿的文字。 佛造像碑发愿文研究+文献综述: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654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