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郭店竹简唐虞之道与儒墨禅让说”之比較【4621字】

时间:2023-03-08 13:02来源:毕业论文
郭店竹简唐虞之道与儒墨禅让说”之比較【4621字】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竹简唐虞之道着重叙述尧舜禅让之事,谓虞舜修身立德,具备仁。

义。孝。悌诸品质,致使尧禅天子位于舜。其说可先秦诸子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竹简唐虞之道着重叙述尧舜禅让之事,谓虞舜修身立德,具备仁。

义。孝。悌诸品质,致使尧禅天子位于舜。其说可先秦诸子禅让说“特别是儒。墨家禅让

说“做比较研究

就现存先秦文献所见,对禅让说“大加鼓吹的是儒家和墨家。以下分别来看唐虞之道与儒<论文网/p>

家。墨家禅让说“的异同。

(一)唐虞之道与儒家尧禅舜原因“之比较

唐虞之道极力推崇尧舜禅让,谓唐虞之道“,禅位于贤人而不传其子;盛赞禅而不传,

圣之盛也“。唐虞之道认为:禅也者,上德授贤之谓也。“也就是说,尧舜禅让的原因在

于尚德,而尧舜禅让的作用在于授贤。这涉及到儒。墨两家禅让说“的主要内容。

唐虞之道所说的尚德“,有三种含义。其一,选贤以德“,尧之所以举舜为天子,是因

为闻舜孝“,闻舜弟(悌)“,闻舜慈“,而其又能忠事帝尧“,具备了儒家所要求的

君子之德“。其二,授贤有德,尧之所以能做到禅而不传“,是因为他能利天下而弗利

也“,此种不以天下为己私的做法,唐虞之道谓仁之至也“,表现了尧有至上的道德修

为。其三,德化天下,以孝悌慈忠等道德标准选贤授贤,树立一种社会公认的道德价值标准,形

成一种崇尚忠孝悌慈的社会风气,可以德化民众,故唐虞之道曰授贤则民兴教而化乎

道“,并特别强调不禅而能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唐虞之道所强调的是

一种由内而外。修身尚德而教化天下的治世措施。它从这一角度解释尧举舜,谓尧闻舜孝,知

其能养天下之老也;闻舜弟(悌),知其能嗣天下之长也;闻舜慈乎弟□□□□□□为民主

也“,故而禅天下而授之“,认为尧举舜,不仅仅因为舜是有德的贤人,更重要的是尧觉得舜

为天子之后,能够把他在家中的孝悌慈等懿行推行到天下,定能善待天下之人;从而使舜在家庭

中制造的这种道德风尚推行于天下,而在全天下形成尚德的社会风气,以达到天下大治,正其

身然后正世,圣道备嘻“。

这种修己之德。推及家人。然后形成社会风尚。达到天下大治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社会治理措施,与孔子及其弟子门人提倡的社会治理模式相同,但却与论语所载尧选舜为

天子的原因不同。由现存先秦文献看,对尧舜禅让甚为推崇的是儒家。论语•尧曰有云: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此

天之历数在尔躬“,即言天之历数“已降临到你身上;只有这样诂释,以下尧嘱舜行政时

允执其中“。否则四海困穷“。便会天禄永终“而失天下,才可解释。由此可见,此文诸

语分明是禅位时才说的话。汉人正是这样认识的。史记•历书云(尧)年耆禅舜,申戒文

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何晏论语集解: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天位之列次当在汝

身“。汉人的这种解释当本于孟子。孟子•万章上载孟子答万章所问尧有否以天下与舜“

时,断然言舜得天下为天与之“,并解释说天子只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故应

是天将天下授舜,而非尧以天下与舜,即言舜受尧禅位而得天下是天命所致。孟子是孔子之孙子

思的学生,颇以继承孔学真意自居(见荀子•解蔽)。故孟子此语,应是尧曰章上述文

字的最好注脚。依此注脚,尧曰章认为尧之所以选中舜接班为天子的原因是天之历数在尔

躬“,尧禅天子位于舜的原因是天命“所致。那么,尧曰章所反映的应是禅让天命

说“,故邢昺疏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者,此下是尧命舜以天命之辞也“。由此可言,

禅让天命说“应是孟子在世前已存有的学说。以得孔子真传而自居的孟子曾说:孔子曰:

‘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意一也。’“在那个论辩訾应甚为激烈的时代,孟子此言必有

所本,不至凭空伪造孔子语而被论敌抓住把柄。依此,尧曰章晚出说“并不可信,孟子之

前的儒家大师或者就是孔子确曾说过尧舜禅让“之类的话,孟子之前的儒家大师或者就是孔子

确信古有禅让天下“之举。

这一点,我们在论语中也可找到某些佐证:由上引论语•为政言可见,孔子及其弟子清

楚地知道王朝是更替的。夏商周都不能永远占有天命;那么王朝更替方式又是什么呢?孔子反对

战争,曾因卫灵公问战阵而离卫(论语•卫灵公),曾赞南宫适反羿等武夫尚战(论语•宪

问),赞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同上),赞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为

至德“(论语•泰伯),这都明确地表现出孔子反对战争争夺。反对以GM“手段改朝

换代的态度;孔子又大赞泰伯三以天下让“其可谓至德“(同上),明确地表现出孔子赞成

以让“来改朝换代。顾颉刚先生为了证成孔子无禅让说,谓泰伯让天下“为礼让“而不是

禅让“。但我们说礼让“也好,禅让“也好,都是按照旧有承继观念应当自己继位,而按

照另外的信念把天下让给别人,其实质是一样的;孔子反对GM“。赞成让天下“是无疑

的。出于这种观念,孔子才盛赞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论语•泰伯),何晏

论语集解:美舜。禹也,言己不与求天下而得之“;孔子才盛赞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

乎!唯天为大,为尧则之“(论语•泰伯),曹睿葬汉献帝诏曰仲尼盛赞尧舜巍巍荡

荡之功者,以为禅代乃大圣之懿事也“(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由上可说,孔

子是赞成从天命而让天下“的,孔子或弟子门人确实像孟子所言那样说过尧舜禅让“之类的

话,尧曰章载尧舜禅让之言不当晚出。

又,在孔子及弟子门人那里,天命观念还是相当浓烈的。除了天之历数在尔躬“的天命禅让观

念外,由论语所载看,孔子论述过文运天命“的观念,论述过圣世天命“的观念;孔

子的学生也在孔子影响下形成了圣人天命“的观念,形成了富贵天命“的观念。这种种天

命观念,都来源于原始宗教之国神教“阶段的天帝崇拜,来源于夏末殷初以来的天命人主“

学说。所以我们说,孔子或弟子门人确有天命禅让“观念。

以继承孔学正统而自居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禅让“观念,并特别强调了天与之“的天命

观念,孟子•萬章上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

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这就把天命禅让“观念中的

天命“强调到了极至。

但战国末年的儒家大师荀子讲制天命而用之“而反对天命“观念,所以在今存荀子文中

也找不到这种天命“笼罩下的禅让论说。并且,韩非子•难三中还记载燕子哙贤子之而

非孙卿,故身死为僇“。韩非是荀子的学生,其记老师的相关事件应有一定可信度。据史记•

燕召公世家,燕王哙曾听从鹿毛寿之议,让国于贤相子之,引发国内打乱,齐人乘机破燕,成

为战国时期实践禅让的失败事件。燕王哙贤子之“而行禅让;那么其非孙卿“是否因荀卿有

非禅让之论呢?今天已难考究。

总之,唐虞之道与孔孟等先秦儒家大师虽然都鼓吹尧舜禅让“,但就尧之所以禅天子位于

舜的原因,唐虞之道主尧因舜有德可推德以化天下“,而孔孟等主尧因天命降临到舜身

上“。其原因大异,唐虞之道的作者不应是孔孟及其弟子门人等类儒家之徒。

(二)唐虞之道与墨家尧舜禅让作用“之比较

唐虞之道除主禅让尚德以化天下“外,还主禅让尚贤“。它所说的尚贤,从执政者角度

言,是保证政权传递到贤人手中,这便需要访查,需要考验。唐虞之道曰:古者尧之与舜

也,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嗣天下之长也;闻舜慈乎弟□□□□□□为

民主也。“此三闻“,即包含了访查和考验诸过程。此与尚书•尧典记载可以互参:帝

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

舜。’帝曰:‘俞,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

格奸。’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帝曰:‘欽

哉!’“史记•五帝本纪对此记载发挥解说: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

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

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圣王择贤而试之以人力,却不求之于神灵启示,这可能是春秋出现人

本思潮“后才流行的观念。

授贤,从政治思想发展的角度言,应是贤人政治说“成熟后才出现的言论,它可与墨家的某些

论说相互参照。墨子•尚贤上载墨子曰: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

则国家之治溥。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故墨子强调曰: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从学术承传上讲,墨子的尧舜禅让说来自孔子而有所发展,这一发展主要表现在论述禅让原因

时,改孔子等人的禅让天命说“而为禅让尚贤说“。墨子在讲述尧舜禅让时,是把它作

为古圣王为政时列德而尚贤“的例证来使用的(墨子•尚贤上中下)。墨子•尚贤下曾

记古传说曰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而被尧立为天子;史记•五帝本

纪所记与此相同但更为详赡: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

滨,河滨之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其贤名远扬,故在尧命举贤

时,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而舜确实贤能,在尧试验他时,能做到五典能

从“,百官时序“,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史记•五帝本纪),此亦即墨子•尚贤上

所说的尧授舜政而天下平“;墨子•尚贤下所记,史记•五帝本纪所记,当是同一传说

的不同记载。由此可知尧之所以举舜为天子,是因为舜之贤德可以服众。墨子举此例之意亦

在于说明,贤德者应居上位,平民有德亦可为天子。这与墨子十论“中的尚贤“主张是

一致的。墨子主张尚贤事能为政“,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上);主张大人之

务,将在于众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之

以令“(同上);其具体措施是:选其国之贤者立为政长,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三公,直至选

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尚同上)。连天子都可选。可立,唯看其是否贤“。

贤“与否,是墨子选贤任能的唯一标准,选政长如此,选三公如此,选天子亦如此;不问

他血缘是否高贵,不问他原先是否富贵,举义不辟贫贱“(尚贤上)。墨子接过孔子等的

禅让说“,依据自家政治理想的需要加以改造,已完全抛弃了天命“观念,改变成纯粹的

禅让尚贤说“。这点,与唐虞之道的禅让禅让尚贤“说相同。

但是,墨家的禅让说“与唐虞之道的禅让说“又有所不同。唐虞之道提出:实施禅

让首先由当位的天子动此议而发现人才。考验人才,然后决定是否禅位于此人。唐虞之道

曰:古者尧之与舜也,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嗣天下之长也;闻舜慈

乎弟,□□□□□□为民主也。“言尧有禅天子位的念头后,闻舜……闻舜……闻舜……“做

种种考察后,才决定禅天子位于舜的。在禅让的整个过程中当位天子尧始终是事件的主动者与决

策者。这是禅让中的长官授贤“说。而墨家禅让,鼓吹以民选贤“,而不是长官授贤“。

墨子•尚同上: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

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

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候国君。诸候国君

既已立。以其力焉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由此可见,唐虞之道的

作者也不属于墨家派别。

[1][2]下一页

郭店竹简唐虞之道与儒墨禅让说”之比較【4621字】: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4620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