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中国粮食进口现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时间:2022-03-13 20:02来源:毕业论文
(二)在粮食生产和需求预测方面,国内主要有:丁声俊(2006)认为中国粮食消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口粮总量消费将持续上升,人均口粮消费将逐

(二)在粮食生产和需求预测方面,国内主要有:丁声俊(2006)认为中国粮食消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口粮总量消费将持续上升,人均口粮消费将逐步降低。主要是因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口的稳步提升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导

致的食物结构的改善。二是饲料用粮将需求旺盛,这主要与人们对肉、蛋、奶等需求的持续增高有关。三是工业用粮增加,主要是乙醇等燃料的兴起,他利用估算法对2010 年中国粮食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刘晓军(2007)利用 1986 以来中国的粮食消费量数据、结合有关因素及线性拟合的方法对未来十年中国的粮食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得出到 2010 年中国粮食的需求总量为 6 亿吨。陈良彪(1998)利用分类预测法对中国的粮食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梅方权利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外同期食物消费结合中国的饮食习惯,对中国的粮食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陈锡康则运用消费收入弹性系数法对中国未来的粮食需求进行预测。在粮食供给方面,徐柠山(2010)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未来中国粮食供求进行了预测,得出未来中国粮食供求缺口将逐年增加;朱希刚运用线性法对未来粮食供给进行了预测;董巍(2011)利用移动平均法测度粮食总量波动,得出中国粮食供给总体较平稳;李晓亮(1994)对未来粮食产量的预测提出了灰色马尔可夫链的方法。

(三)在粮食安全储备研究方面,吴志华(2001)认为粮食安全储备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粮食总量去除可供周转的粮食之外的部分,主要用于平衡粮食供求、维持粮食价格稳定。而周转粮食储备是指能够从粮食来源地得到不断的供应、进而转到加工地点、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部分。粮食安全储备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他运用比格曼模型、利用 80 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供给量数据,测算了中国粮食安全储备的规模,得出中国粮食安全储备量应在48800 千吨左右。邹彩芬(2006)认为,目前中国的粮食储备体系一共分为 3 级:一是中央政府储备粮,二是地方政府储备粮,三是农民储备粮。从国家对储备粮的重视程度来看,国家非常重视国库粮的储备,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中国农户的粮食储备占据了很大比重,中国却未给予农户资金支持。相比较而言,美、欧、日等国家都将农户自有粮储备加入到了国家的粮食储备当中,并给予农户补贴或优惠政策来鼓励农户进行粮食储存。高建军(2005)认为,粮食储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调节粮食市场的余缺上:当粮食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时,粮食价格大跌,这时需要收购粮食增加储备;当市场上粮食需求大于供给时,粮食价格大涨,这时需要动用储备粮食抛售到市场上以供给不足。因此粮食储备在调节粮食市场平衡方面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对于将粮食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有着重要作用。特别的,当国家因遭遇自然灾害或政治因素导致国内粮食短缺时,储备粮食就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马九杰(2003)认为,粮食储备具有多元目标,其规模取决于粮食储藏成本、粮食生产的波动情况、国家财政水平、国际贸易的参与情况等。他利用比例、全额、差额模型,对中国应该持有的粮食储备规模进行了计算。苗齐(2007)认为,粮食储备量不论从预期供应还是实际供应来看,都可能对当年的粮食价格产生影响,也可解释那些无法用生产和进出口来进行解释的市场价格变动,利用此理论来分析中国粮食储备规模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在粮食流通、储备制度研究方面,聂振邦(2005)认为粮食流通体制应坚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作用;赵素丽(2005)通过介绍其它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粮食流通体制,认为中国的粮食流通也应该坚持宏观调控、坚持市场化;肖顺武 (2005,2007)强调粮食市场的重要性,认为粮食市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朱泽(1998)、李全根(1998)和吴志华(2001)等对中国粮食适当储备规模进行了估算研究;娄建功(2004)利用国家储备粮优化布局的线性模型,提出了国家储备物流的基本模式;杜鹰(2004)对国家储备粮和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乔兴旺(2008)对关于粮食安全的相关法律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法律的不足。 中国粮食进口现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100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