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大学生过度崇尚西方节日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时间:2021-11-22 20:15来源:毕业论文
⑥[波]赫斯科维茨,《涵化文化接触的研究》[C],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08 比(R。L。Bee)在《模式与过程》一书中提出,涵化的定义有几个特点:第 一,

⑥[波]赫斯科维茨,《涵化—文化接触的研究》[C],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08

比(R。L。Bee)在《模式与过程》一书中提出,涵化的定义有几个特点:第 一,涵化是文化变迁的一种,当两个自立的文化系统相遇时发生的变化。第二, 涵化有别于传播过程、创新、发明和发现的一种变迁过程,凡是发生涵化情况的 都发生传播,文化特质和思想通过传播的各种渠道被传递到接受文化的一方,产 生影响,发生涵化。但传播只是涵化过程的一个方面或一步,创新或新思想的出 现,是不同于涵化的一个过程,第三,涵化概念可用作形容词,如“A 集团比 B 集团更涵化些”7。

根据 1954 年备忘录和比(R。L。Bee)的《模式与过程》以及其他研究者如斯 派塞(E。H。Spicer)等的论述,认为涵化过程可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文化之 间的文化特质的传递(即传播);(2)文化的结合;(3)替代;(4)融合和 同化;(5)隔离或孤立;(6)反应运动,可以说,任何时代都存在社会和文化 的变迁,文化的变化发展是绝对的,均衡静止是相对的,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 史中,文化变迁要么是出于社会内部革新和自我调适的需要而展开的,要么是在 传播的前提下不同文化的接触而引起的8。

西方的学者认为文化的接触是硬性的碰撞,这与我国学者认知的文化认同观 点有很大的冲突。我们到底是要硬性的碰撞最终用分化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节日观 还是认同并吸收最终至“兼容并包”同化形成一种柔性的为绝大多数人认同的节 日观?这也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孔海萍。当前我国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 [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张永慧。中国人对节日的认知表征和行为研究 [D]。 曲阜师范大学 2014 年 4 月

[3]张祖群。在全球化进程中融合:基于高校大学生洋节与中华传统节日的对比 [J]。 华南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 01 期

[4]江玲娜。关于高职生对待中西节日文化的态度的调查[J]。《商业文化月刊》, 2011, 05 期 2011 年 5 月

[5]翟石磊。价值维度与身份焦虑——中西节日文化冲突的跨文化分析[J]。 西南交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耿波。洋节现状与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与对策调查报告[D]。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 2013

[7]李朗。关于西方节日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以清华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 2005,1。

[8]孙体楠。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J]。周口师范 学院学报,2009(26)。

[9]陶柳清,陈淦添。当代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4)

[ 10 ] 容剑 玲。 中西方 节日文化之 比较— 以春节 和圣诞节为 例[J]。 科技咨 询,2011, 11:247-248。

[11]马全祥,郝冬。怎样看待年轻人热衷过“洋节”? [J]。 北京社会报,2007 年 1 月 31 日

[12]李阳希。从中国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认识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J]。湖北广播电 视大学学报,2012 年 4 月


大学生过度崇尚西方节日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8536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