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高校师生关系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2)

时间:2020-08-10 19:24来源:毕业论文
也有学者从微观互动层面入手对其定义,如唐美玲将其定义为建立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基础上的,在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的认

也有学者从微观互动层面入手对其定义,如唐美玲将其定义为建立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基础上的,在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的认知和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10]。还有一些学者从独特的视角给予了定义,如肖永忠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出发,认为高校师生关系集中体现为高校教师文化与大学生文化之间的差异与适应、冲突与整合[4]。

综上所述,本文将高校师生关系界定为高校师生在教学、日常活动中的人际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呈现出何种状态取决于互动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此界定便于从符号互动论的相关理论出发对收集到的关于师生互动资料进行解释和说明。

 既有研究

   目前,对高校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状、改进措施的研究。由于大多数学者都将高校师生关系定性为一种问题,因而对现状的研究主要是对其问题、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改进措施方面也主要是针对上述研究提出的。

例如,王效仿归纳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较少;师生交往较少,情感关系冷漠;教师责任意识淡薄;师生的法律观念和意识欠缺;师生关系满意度较低[6]。成因方面的见解则大致相同,如传统思想的影响、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影响、师生价值的嬗变、师生交往接触少及沟通减少等等。也有一些关于现状的特殊视角,如唐美玲的异化视角,认为本依赖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期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但师生关系的现状反而成为实现育人目的的一大障碍[10]。李晓明等人的主体间性视角则指出了教学活动中,德育过程中,管理活动中主体间平等互动的缺乏。倪道良则从法律关系视角出发,认为教师与学生只有在遵行传统道德规范的同时并依照相关法律,规范自身行为,才能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校和谐师生关系[13]。这些都对本研究有很大的启示。

 已有研究的局限和本文的不同之处

既有研究对高校师生关系的研究多是基于个人理解,并未立足于一定的现实资料,难以具备社会学研究的严谨性。本文则基于足够的现实资料,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无结构式访谈法。无结构式访谈法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和对肢体语言的观察等来了解被访者的内心感受和对问题的真实态度,也可以在访谈中根据被访者的实际情况,对调查问题作调整或展开,以期在与社会的真实接触中寻求灵感,它是一只获取深度资料的访谈方法。另外,采用的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已有研究大多将“高校师生关系”界定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寄希望于从大的制度框架和社会结构入手来解决,而本文立足于“高校师生关系”中的互动,尝试对互动的双方——老师和学生的社会行动进行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从而寻求有益于促进高校师生互动的举措。

参考文献

[1]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113-115;255-259.

[2]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6-78.

[3]  马朋巍.大众化时代大学师生关系的特点和走向 [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7-500.

[4]  肖永忠.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教育探索,2010:17-19.

[5]  方跃平.高校师生关系畸变的主要原因解析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78-82.

[6]  王效仿.高校师生关系嬗变的社会学透视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56-60.

高校师生关系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5791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