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寺庙园林设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3)

时间:2017-02-11 14:36来源:毕业论文
寺庙园林的功能特点:寺庙园林作为宗教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出家僧众的生活和修持的场所, 同时还肩负着社会责任。寺庙园林向广大游客展示珍贵的


寺庙园林的功能特点:寺庙园林作为宗教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出家僧众的生活和修持的场所, 同时还肩负着社会责任。寺庙园林向广大游客展示珍贵的宗教的文物、艺术宝藏,成为了天然的艺术陈列馆;寺庙园林中宗教的教化及安抚作用,使其又成为香客的“心理诊所”,让身临其境的人们感受到佛门的慈悲、智慧与清净美好,进一步领悟生命的真谛,得到心灵的净化;寺庙园林在非常时期往往又担当了慈善、救济的社会功能,成为人们的安全岛、避风港;寺庙园林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镇,在对外交往中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佛教主张众生平等、生命轮回,强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不杀生的佛教思想是分不开的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人人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吻合,寺庙园林不仅美化了环境,并且保护了自然景观资源,具有现代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2.2.2寺庙园林布局特点
寺庙园林的总体组群一般包括宗教活动部分、生活供应部分、前导部分和园林游览部分。布局形式由外到内基本为香道-影壁或牌楼-山门-前殿-后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这种轴线布局形式多按照风水方位布置,意在体现社会伦理秩序,这样不仅满足了寺庙功能的要求,而且使佛教仪式、活动更加的肃静、威严,烘托了宗教氛围。而这条轴线成为寺庙布局中最重要的精髓所在。
2.2.3寺庙园林植物特点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寺庙园林植物与佛教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不仅是一种象征(佛主的化身),精神的图腾(宗教崇拜),宗教活动的媒体和中介,而且还具有许多实用的功能,如园林美化功能,心理调节功能,心灵陶冶功能,环境保护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科普教育功能、道德教化功能等。所以,在发挥宗教服务功能(即作为宗教文化的传承载体,对宗教文化起到强化和烘托作用)的同时,寺庙园林植物作为佛教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智慧的外化形式和载体,对公众环境保护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寺庙园林植物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与佛教文化的相关性;与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与寺庙园林的统一性;与审美心理的协同性;[3]与主流文化的互动性;与地域文化的对应性;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常见的寺庙园林植物主要有佛教规定的“五树优尔花”“五树”是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或椰子,其中有的是佛树,有的是刻写经文所必备和赕佛所必需的;“优尔花”是指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千瓣莲花)。常选用的乔木有松柏、银杏、香樟、槐、柳杉、楸树等姿态优美、树龄长寿的植物,以示佛教香火不断、源远流长。常见的香花树种有栀子、茉莉、丁香、梅花、桂花、含笑、结香、瑞香、白兰花、蜡梅、金银木、兰花等。常选用的观叶植物和地被植物有如芭蕉、玉簪、麦冬等,与寺庙环境十分融合。
2.2.3寺庙园林研究进展
古今中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研究者大多集中于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专攻中国寺庙园林和寺庙园林规划的著述尚不多见[4]。就国外而言,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佛教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此后,伴随着日本全面吸收佛教禅宗文化,而陆续出现了具有浓厚禅宗意的日本庭院,成为当时日本造园形式的主流。在西方国家,从早期欧洲传教士和旅游者写的游记、书信和图片到后来尤其是十八世纪后半叶出现的大量有关中国系统园林的专业论著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中国寺庙园林已有了基本的了解。
以最早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敦煌寺庙的描述为始,到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神父的《中华新图》及法国耶稣会士李明神父《中国现状新志》,再到后来威廉?钱伯斯1757年关于中国建筑和园林论著《中国建筑、家俱、服装和器物的设计》等,都对中国寺庙以及寺庙园林作了相关的叙述。现代以来,由瑞典著名艺术史学家喜龙在1949年撰写《中国园林》等专著对中国古典园林作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但仍然是将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一个分支进行介绍。内容多属于描述性、介绍性的,主要是向西方人介绍和宣传中国的园林艺术,目的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园林。 寺庙园林设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3):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81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