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志愿服务发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4-03-27 21:41来源:毕业论文
志愿服务发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黎付林在《志愿服务发展研究综述》中对必要性、管理问题、激励机制问题、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发展路径均做了研究。其中对激励机制的构建中

黎付林在《志愿服务发展研究综述》中对必要性、管理问题、激励机制问题、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发展路径均做了研究。其中对激励机制的构建中引用他人观点提出了要“培育社区志愿文化,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增强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从社会学行为意向角度对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探究中提出了“志愿者组织成长机制不健全与社会支持不足”、“工作或学习时间”、“个人经济情况”、“个人身体情况”、“个人服务能力”这5方面[1]。94914

马海韵在《中国公民志愿精神》中阐释志愿精神的深层意蕴,溯源于国外研究,提出了继承传统文化,借鉴西方志愿文化,构建中国公民的现代志愿精神。解析了我国志愿精神成长中的困境和剖析其深层原因,最后从政府、志愿组织、社会三个层面具体探索志愿精神培育路径[2]。

刘先锐则探讨了美国志愿服务现状,美国青少年志愿精神依托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及其对于中国青少年志愿精神的培养带来的启示[3]。

张娜的实证研究指出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是否与子女居住、与社区人员互动、家庭成员互相关心等变量影响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此外提及他人研究中提到的社区组织发育程度、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水平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参与意愿[4]。

梁莹在探索媒体信任影响公民参与志愿服务参与时指出看报纸杂志越多,上网时间越长,公民参与的意愿越强。对媒体的信任程度越强,参与意愿受到的影响就越大。提出要将有关志愿服务的信息放在公民最易接触和最信赖的位置,增进公民的参与意识[5]。

郑朝静对美法德英、新日韩的志愿精神培育及我国港台地区的志愿精神都做了历史回顾和理论启示探索。最后聚焦大学生群体详谈志愿精神如何培育[6]。

我国研究者在探索志愿服务领域时多把大学生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群体的志愿精神培育问题,这与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志愿服务的主体这一现状分不开[6~8]。但也欣喜的发现有关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的研究越来越多,涉及到其中的群体类别分析研究和单类群体参与意愿与动机研究、志愿服务满意度与参与意愿内在影响研究、志愿服务管理机制研究、长效运营的激励机制探索[9~13]。发现老年人志愿者队伍在社区中得到了有利建设[4],农民工和白领等群体也会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10]。研究者们也多以美国为例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中得出值得借鉴的启示,从而探索实践于我国的社会现实[3,14]。

张洪彬在《论志愿精神》中不仅分析志愿精神的本质、核心、前提、基础、结果,解读志愿精神5大表征,还比较性地对中西方志愿精神历史溯源,最后分析中国志愿精神的时代境遇、讨论实践的机制。[15]

我校的王管、周睿两位老师在《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考察与展望》中则将我国的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剖析为五个阶段,挖掘出三大当前时代特质,最后展望未来的志愿服务发展。[16]

总的来说,目前研究分析志愿服务现状及成因的多而关注背后的志愿精神的少,针对志愿精神问题提出的精神培育方法更是尤为缺乏。故而,我想通过协助注册志愿者服务性社会组织,协助其申报街道级公益创投,从而组建街道居民志愿服务队,通过项目培育志愿服务精神,不断链接其他社会组织和项目等让志愿者队伍真正发挥作用的路径,试图培育居民志愿服务精神,经过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得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的培育机制,故作此研究。 志愿服务发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0303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