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枢纽型社会组织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时间:2018-05-25 11:34来源:毕业论文
在对其未来发展、体系完善调整的研究中,多 数学 者从政策建议的角度提出想法。孙志祥(2014)提及应大力扶持和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利用政府的公共


在对其未来发展、体系完善调整的研究中,多数学者从政策建议的角度提出想法。孙志祥(2014)提及应大力扶持和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利用政府的公共财政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是政府扶持培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手段。王鹏(2013)提出构建枢纽型组织的重点是分类引导,而不是统一模式。然而各个学者的研究各有其侧重点,杨丽致力于探讨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沿袭扁平化还是衍生科层化,目前的枢纽型组织想要迎接未来挑战,唯有修炼内功,旨在搭建资源整合平台与服务平台,盘活人民团体资源开辟多方筹措资源的渠道。
综上不难看出,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发挥其承接、联系、沟通、管理作用的同时,其实也受制于两方面的因素。一反面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政府的管理之下,需要配合政府工作,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枢纽型社会组织又拥有其自主性,管理和扶持民间组织和具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两方需求之下,其未来如何应对挑战,处于中间人的枢纽型组织关系的协调、自身能力的大小至关重要。
民间组织作为枢纽型组织服务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国外的“非政府组织”,在对其的定义上,多数学者认同,民间组织是指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主管理的、非派性质的,同时民间组织兼具志愿性、以各种社会性问题为其成立的出发点的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型事物,国内目前对其研究尚且处于理论探讨的阶段,从其研究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其一,民间组织本身研究。彭勃(2010)探讨了民间组织的管理模式,在国家控制的方式与社区场域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发生冲突的情境下如何发展。如谢海定(2004)立足于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规范体系的不足。
其二,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如孙志祥(2000)从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关系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我国民间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从政府的立场分析了这种制度的意义。汪锦军(2008)则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浙江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互动机制,认为这是一种非平衡的依赖关系与超越性选择。
其三,民间组织发展方向,面临问题。陆绽(2010)提出民间组织参与社会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在其中对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提出建议。秦晖等提出对政府、公司和作为社会第三部门的民间组织的关系研究。
与枢纽型社会组织相类似,关于民间组织的研究思路、研究视角上,多从政府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社会大环境的改善扶持和帮助民间组织的发展,缺乏较为具体化的发展模式探讨。
与本研究较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是对“双重管理”体制下民间组织的研究,双重管理体制使得民间组织只有先找到一个业务主管单位,才有可能成立,而枢纽型社会组织恰恰充当和发挥业务主管单位作用。然而对此领域的研究也多集中于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往往忽略对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一平台的研究分析。而政府、枢纽型组织、民间组织三者的良性互动恰恰构成城市公益生态链,枢纽型组织对民间组织的支持管理是完善健全公益生态链的重要环节,而对枢纽型组织与民间组织关系的研究几乎空白,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枢纽型组织培育定位和培育模式的研究,在资料搜集、日常观察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探讨枢纽型组织如何培育民间组织以促进城市公益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分析此种模式与早前模式的差异,从中获得启发。此类研究目前处于空白阶段,但对于民间组织的发展而言是必不可少。 枢纽型社会组织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636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