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邻避危机邻避效应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3-03-19 10:34来源:毕业论文
邻避危机邻避效应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邻避危机”中的“邻避”指的是“邻避效应”, 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译为“邻避”,意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

“邻避危机”中的“邻避”指的是“邻避效应”, 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译为“邻避”,意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以邻为壑”的典故演绎出另一个版本:由于当地群众不甘承受“以我为壑”的污染成本,衍生出对政府引进项目的集体抵制。政府部门规划经济项目或公共设施,产生效益为全体社会所共享,但负外部效果却由附近居民来承担,于是受到选址周边居民的反对,这种“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邻避效应”,在国际社会已是普遍现象;对“邻避效应”的认识和引导,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挑战。而本文中的“邻避危机”的意思正是指由“邻避效应”现象所引发的危机。87904

1  国外研究综述

第一,群体性事件概念和特征的研究。1968 年,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

在其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1]”。由于工业的爆发推动西方各国资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西方国家比我国提前进入到向现代化过度的转型期。在此期间,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的低下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使得社会冲突和动荡不可避免,因此西方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群体性事件作为冲突和动荡的一种表现形式,又被国外学者称为“群体事件(mass events)”、“群体骚乱(mass incidents)”或“集合事件(group events)”等。戴维·波普诺(David Popenoe)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那些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为[2]”。斯坦莱·米尔格拉姆( Stanley Milgram)研究认为,群体性事件“是自发产生的,相对来说是没有组织的,甚至是不可预测的,它依赖于参与者的相互刺激[3]”。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将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归纳为三点,一是群体性事件是一种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二是群体性事件是一种人数众多的群体行为;三是群体性事件是一种相互影响的群体行为。源-于,优Y尔O论U文.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第二,政府机构危机管理的法律实践。一是强调法制建设重要性。例如,美国联邦于 

1976 年颁布了综合性法律《美国全国紧急状态法》。该法对紧急状态的颁布程序、颁布方式、终止方式、紧急状态的期限以及紧急状态期间的权力做了详细规定。二是明确了应急处置机构。法国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明确了处置工作由多部门联合参与的机制,其中包括消防、医疗、警察等相关部门。更重要的是有司法部门的法官和检察官参加,对现场处置工作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对现场犯罪人员进行逮捕和起诉,这大大增加了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规范性,降低了造成社会危害的风险性。三是规范了应急处置措施。英国政府制定了《公共秩

序法》、《民防法》、《英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措施和应对措施都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比如和游行示威组织者进行谈判、设立相关机构保障信息及时发布、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等。87904

第三,公民参与理论和政府责任理论研究。县级政府要应对群体性事件首先就要预防其发生,在重大公共决策中引入公民参与是其必然途径。虽然国外学界这个问题上褒贬不一,但引导公民按程序参政议政仍是西方各国的普遍做法。持反对意见的主要观点是,“从成本- 邻避危机邻避效应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5017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