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中学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发与研究(4)

时间:2017-05-23 19:37来源:毕业论文
实验用具的替换或改进与材料的原则相同,且替换之后会让实验更加完整结果直观。例如,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宏观实验中,将容器换成有刻度的量筒


实验用具的替换或改进与材料的原则相同,且替换之后会让实验更加完整结果直观。例如,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宏观实验中,将容器换成有刻度的量筒或者注射器,能够清楚地看到溶液、植物体体积的变化。
3.1.3 实验准备的创新
一般在实验之前都是老师将实验中所需要的材料、溶液、仪器等准备好之后才让同学们动手做实验,这样的做法局限了学生们对实验的整体认识,有的实验中所用到的溶液略有相似,但浓度或成分不同,对于这些不同点,没有参与实验准备的学生是很难体会到的。例如: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和“鉴定蛋白质”的两个实验中所需试剂的配置实验药品都是A液NaOH和B液CuSO4,但是所配成的两种试剂是不同的,其中A液浓度相同而B液不同,斐林试剂中的CuSO4为0.05 g/mL,而双缩脲试剂中的CuSO4为0.01 g/mL,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实验中所用到的斐林试剂是现配现用;而鉴定蛋白质实验中所用到的双缩脲试剂是先加A液再加B液而且B液不能过量。这些知识在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溶液的时候能够更好更快的理解并记忆,而通过对溶液差异的理解分析,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该实验的原理: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中起作用的是新制Cu(OH)2,鉴定蛋白质起作用的是碱性条件下的Cu2+;在“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对于所用到的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培养,同时,洋葱还可以做其他实验的材料。
3.1.4 方法过程的创新
课本上的实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规矩”,但其效果不是最好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改造,令实验更加简单明了,这是对方法过程创新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中,教材建议用20%肝脏研磨液,但在实验中效果不太令人满意,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肝脏研磨液颗粒仍较大,在用滴管吸取时极易阻塞滴管,产生的气泡太大,且气泡不易破裂,将卫生香放入试管内液面上方时,极易造成卫生香的熄灭,为此可将肝脏研磨液进一步稀释(比如10g肝脏研磨液中加入500 mL水),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用滴管吸取上清液滴入已加入过氧化氢的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多、小,反应也更加剧烈,且更充分地验证了酶的催化效率远比Fe3+高[6]。
3.1.5 成果展示的创新
实验结果是整个实验成败的体现点,如何将成果展示方面做到让学生记忆深刻是创新的精髓所在。学生对于自己动手动脑的事情记忆比较深刻,对于实验结果的处理,最好是能要求学生们自己将实验结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在“生物体文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分别在自来水、pH=7的磷酸缓冲液、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5倍的水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中逐滴滴加Hcl、NaOH,并检测其pH的变化,在进行实验结果记录、分析时,教师首先要求大家用表格、曲线图和文字进行描述,这是一种传统的、枯燥无趣的分析方法。但是紧接着教师又提供了白纸、彩纸、不同颜色的水笔、剪刀、胶水等,请学生将这个实验的原理、过程、结果等用画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做法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大家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写的写、画的画、剪的剪,力图将自己最好、最成功的一面展示给其他人;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中,在看到酵母菌和青霉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将其画出来并着色,可以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小画展,学生在看画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加强对酵母菌、青霉形态结构的认识。
3.1.6 课堂小实验 中学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发与研究(4):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766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