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维生素c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2)

时间:2020-08-20 15:59来源:毕业论文
骨骼症状,长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脱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导致假性瘫痪。在婴儿早期症状之一是四肢疼痛呈蛙状体位,对其四肢的任何移动都会使其疼

    骨骼症状,长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脱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导致假性瘫痪。在婴儿早期症状之一是四肢疼痛呈蛙状体位,对其四肢的任何移动都会使其疼痛,主要是由于关节囊充满血性的渗出物,四肢只能处于屈曲状态而不能伸直。患肢沿长骨干肿胀、压痛明显。少数患儿在肋骨、软骨交界处因骨干骺半脱位可隆起,排列如串珠,称作“坏血病串珠”,可出现尖锐突起,内侧可扪及凹陷,因而与佝偻病肋骨串珠不同,后者呈钝圆形,内侧无凹陷。因肋骨移动时致疼痛,患儿可出现呼吸浅且快。维生素的补充方法有食补和药补,食补是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药补可通过药片或注射液等方法。

1.2 内毒素与内毒素检查法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成分,其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内毒素为外源性之热源,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源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当内毒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时并不产生危害,但内毒素其通过注射等方式进入时血液时则会引起不同的疾病。因此,生物制品类﹑注射用药剂﹑化学药品类﹑放射性药物﹑抗生素类﹑疫苗类﹑透析液等之际以及医疗器械材料必须经过内毒素检测。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细菌内毒素检查(BET)是药品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即鲎试验法,是1964年由美国学者Levin[4]和Bang[5]发现,1968年正式建立的一种定性或定量检测微量细菌内毒素的分析方法[6]。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7],在药学、微生物学及临床检验等领域应用广泛。197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承认鲎制剂是一种用于检测的生物制剂[8-9]。在1980年,美国药典收载此法,而后英、德、意等国相继收载这一检查方法。1983年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全国范围的大输液和放射性药品鲎试验检查法。1995年,中国药典收载修订后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取消了热原检查法。2003年,对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在我国临床开展应用。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快速诊断,可直接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及脑脊液进行检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的发现内毒素疾病,从而迅速采取果断的治疗。在公共卫生方面,通过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对水源、食物、饮料等进行内毒素检查,将其控制在规定的水平及以下,预防疾病,以保障人民的健康。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药品和生物制品等开展的比较早,如美国收载检测的品种已上升到600多个。国外用这种法检测医疗用具中的内毒素污染含量的研究进行的较国内深入。有关资料显示,正常人血中内毒素浓度应小于0.1 EU/ml,大于此值可诊断为内毒素血症。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许多相关研究表明,内毒素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且内毒素血症大多会随着病情的恶化而加重,随着病情的缓解而减轻。因此,内毒素可作为一个衡量病情及判断预后的重要的参考指标。也可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判断疗效和筛选恰当药物的指标。1968年Levin和Bang发现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以来,得到了临床和药检部门的重视。是在临床检验方面的应用更是飞速发展。随着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和测定仪器的不断完善,细菌内毒素测定也从最初的定性凝胶法向灵敏度更高的微量定量发展。目前,在日本,以合成基质法为中心的血浆内毒素测定变得更快速,准确,更加使用于临床各种感染症状的诊断。除此以外,内毒素与急重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口腔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有着密切关系,定量动态检测内毒素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维生素c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5871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