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会计论文 >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3)

时间:2022-01-22 21:23来源:毕业论文
1。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 论文网 于1996年,拆借双方可以自由决定价格,不再是原来的政府决定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于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第

1。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论文网

于1996年,拆借双方可以自由决定价格,不再是原来的政府决定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于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第一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市场化发债;对于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央行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并且放开了贴现与转贴现利率。 

于1999年,开始采用市场招标的方法进行国债发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被连续三次扩大;中资商业银行法人与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被央行批准大额定期存款可以自定利率。 

于2000年,央行放开对于外币贷款利率的控制:金融机构可以和客户协商来决定外币的大额存款利率。 

于2003年,农信社以及商业银行有权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贷款,英镑、加拿大元以及瑞士法郎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不再被管制,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设定上限,不超过上限情况可以自我决定。 

于2004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再次被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被直接移除;对于小额外币存款2年期的存款利率下限被直接移除,但上限仍然实行。 

于2005年,金融机构同业之间的存款利率不再被管制;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可进行债券远期交易。 

于2006年,报价式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有望实现;开始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并且明确相关事宜。 

于2007年,成功实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于2013年7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完全被放开。 

于2014年11月,对于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被提高,达1。2倍。 

于2015年2月,提高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从2014年的1。2提高至1。5倍。 

于2015年10月24日,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不被央行控制。对于中国经济改革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历时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2国外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

2。1美国利率市场化

 1929-1933年的资本zhuyi经济危机开始后,美国开始管制金融机构的利率。在这之前,美国的利率政策是极度宽松的,银行对于利率就是互相加筹码,以此夺取存款,融资成本对于银行来说是不断提高,银行无法承担冒险进行的高利贷款和投资造成的风险。因此,美国银行的数量经过这次大危机所剩无几,金融业崩溃待净,经济大萧条因此产生。1993年经济危机之后,存款利率过度竞争成为美国心头之愁,金融体制改革应运而行,美国监管机构大大提高了对金融体系的指导、管控。《证券交易法案》、《证券法案》等法案在1933—1935年期间不断被推出[1]。第Q项规则是这些法案中最为著名的。该项规则规定由联邦储备银行直接控制最高利率浮动上限,不准银行公开利息支付。1966年后,Q号规则又添加了储蓄贷款协会进入法律范围。Q规则实施后美国经济发展进入“黄金阶段”[2]。

60年代后,Q条例显露出来的弊端使得美国经济停滞不前。在实施初期,Q号规则保护经济稳定,保护银行存款者资金安全。但是,由于Q号规则过于严苛,使得银行发展被禁锢,得不到发展突破。到了1980年,经济变得严峻:国内的通货膨胀严重,财政赤字超出预想,Q条例限制了存款利率,银行存不住货币资金,负债业务急剧缩减,可怕的“金融脱媒”风险出现了,利率自由化改革已经箭在弦上。

Q号规则从出现到消失可以说明美国的利率市场化全程。60年代初期,商业银行发行大额存单的利率也被松绑,与此同时也上升定期存款利率的浮动程度。80年代年,国会采纳了放松存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从1980年起,可转让支付单账户在所有存款机构中被放开;1986年3月31日前,逐步取消定期和储蓄存款的最高利率,并允许办理附有利息的支票账户。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委员会也应运而生,它负责调整美国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该委员会之后也不控制各种存款利率,到1986年放宽限制范围,美国利率市场化成功。虽然不在直接管制具体利率,但美联储会规定贴现利率,以此控制市场的供求变化[3]。文献综述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3):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8882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