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会计论文 >

同济大學浙江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3435字】

时间:2023-03-22 23:07来源:毕业论文
同济大學浙江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3435字】

同济大学浙江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同济大学浙江作为一所本科独立,其专业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自2008年招生以来已累计招生1500多人


同济大学浙江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同济大学浙江作为一所本科独立,其专业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自2008年招生以来已累计招生1500多人,是该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专业经历8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136“建设思路,即一个建设目标,三个建设原则,六个建设要素,为社会培养了论文网一批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传统的本科专业培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一系列的问题;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忽略学生的自身特点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依托专业建设。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和创新;形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一定特色;完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满足社会需求。发挥相对优势。培养会计人才的道路。

根据上述要求,同济大学浙江确定会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会计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要任务,改革和创新会计教学方法。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专业建设三大原则

同济大学浙江专业建设本着目标导向。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原则,抓住时机。顺应社会需求,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向,形成专业的特色。

(一)目标导向

目前,本科院校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普遍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的同质性问题。高校如何合理定位,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至关重要。综合以上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同济大学浙江的办学目标,通过走访企业。毕业生回访等调查,相关专家的指导,该校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并以此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

(二)突出特色

在追求特色的时代,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如何建设自身的专业特色,是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同济大学浙江专业建设应当本着突出特色。发展特色的原则,及时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依托同济的办学特色和资源积累这些相对优势,充分挖掘的专业优势。

(三)服务社会

一所高校的发展。一个专业的成长不仅需要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也需要重视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贡献。独立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地方社会培育经济发展所需的会计人才,因此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需求是独立专业建设的重要原则。在专业建设中,同济大学浙江充分考虑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规划。

三。专业建设六大要素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会计知识体系和教学管理程序。通过对专业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该校梳理和架构出专业建设的基本框架(如下页图1)。在此框架下展开专业建设的6大要素:即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评价与反馈。

(一)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浙江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中,一是以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为纲领性指南,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二是紧扣培养目标,制定和修订了培养方案,该方案注重科学性。适用性,充分考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突出会计人才培养的特色,从素质基础课程。专业核心竞争力课程。职业岗位特色技能课程三个模块改革会计专业计划内容,体现培养方案中会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四是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加大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的比重,由会计系主导制定动态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改革

同济大学浙江积极梳理与建设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与修订类教材;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1。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职业素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得以养成。核心课程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会计岗位能力入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课程;二是会计业务核算能力的培养课程;三是税务能力的培养课程;四是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课程。

2。专业教材改革。该校围绕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教材改革,结合学生特色编写特色教材。例如会计岗位进入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教材基础由系主任带领任课教师进行改版修订,并已配套编写完成实践案例会计英语和财务管理等教材,使用以来得到学生的良好反馈。

3。教学方法改革。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输入式的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专业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需求为动因,探索式的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专题讲座。团队作业。口诀。手势。模拟教学。考核方式探索等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评价。为了有效地评价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该校推行一听一评“制度,即督导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聘请资深教授作为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予以指导。每学期全校听课达到300―400门次数,其中听取本专业教师课程的覆盖率达50百分号左右。同时每学期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根据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接受程度,评估教师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质量。(三)师资培养

专业由系主任作为专业负责人,带领会计教研室团队成员,根据专业特点,针对专业基础课程。特色课程,逐步建成以名师或老教师为带头人,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学梯队。专业教师每人均熟悉3―4门专业核心课程并至少承担2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以培养+引进+外聘“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专业教师队伍。该校先后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培训。邀请企业人员进校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会计系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一方面,派出专业教师通过各种专题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参观考察。外出培训。学术访问等活动,与企业。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每次培训或实践之后,直接参与的教师在定期的教研室会议上汇报,供其他教师学习并讨论。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引导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挂职锻炼等。并且,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通过比赛发挥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

在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教学教改项目。目前共有12项校级教改项目立项,1项浙江省厅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并发表多篇教改论文。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

(四)实验室建设

根据培养需要建立会计综合实验室,主要拥有会计手工模拟做账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虚拟实习平台。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财务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ERP沙盘。营销之道等实验室,以上实验资源贯穿会计岗位进入能力。会计职业业务核算能力。报税能力和会计岗位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过程,主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中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

(五)校企合作

为了实现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除了分散在各地的企业。银行实习基地以外,同济大学浙江专门与上海。嘉兴的9家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为学校提供认知培训。技能培训等实训机会和实训场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生产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为毕业生就业。教师挂职锻炼提供机会。仅2014―2015学年,上述实习基地就为2011级150名毕业生提供了实习机会。若企业需要,学校也可为企业员工短期或中长期培训。在职培训提供学校的教学场地。设备资源。教师资源等教学资源。

(六)评价与反馈

为了有效推进专业的建设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的控制制度,同济大学浙江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会计专业的建设活动。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内容。活动的信息反馈与沟通,收集学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监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及时修正培养模式或培养措施。

四。总结与展望

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经过该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专业师资力量培养和稳定。教材开发和出版。科研工作。校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拓展积累专业建设经验,培养了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同济大学浙江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同济大學浙江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3435字】: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5107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