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会计论文 >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角度谈预算會计制度改革【3084字】

时间:2023-03-17 17:15来源:毕业论文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角度谈预算會计制度改革【3084字】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角度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自从1998年开始实行预算会计制度,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旧有的只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与财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角度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自从1998年开始实行预算会计制度,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旧有的只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与财务数据的预算体系逐渐转变为反映社会责任与工作绩效的预算体系,同时也逐渐实现了预算会计转变为政府会计。预算会计对事业单位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优论文网化资源配置,还可以强化监督。明确职责。但是在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核算效率不高。核算技术不能与日俱增等,而且理论界很少对这些问题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研究。以事业单位分类探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更加符合事业单位实践情况,同时也是对以思辨的方法研究预算问题的补充。鉴于此,本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视角重点阐释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并对此区分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分析。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视角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自从2011年国家连续出台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等事业单位改革文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对事业改革的重视程度。根据社会功能将事业单位分为公益服务。生产经营。承担行政职务三个类别,具体将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视角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主要体现于三方面:首先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党十七大首要任务,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础上研究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保障事业单位高效核算。提供准确决策依据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将市场与政府的职责划分清楚是当下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职责,更好的依靠预算为人民服务。最后事业单位的实质是为人民服务,即公共服务,着重对公益性的分类作出强调,对不能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要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预算,不得收取任何服务费用;若部分资源可由市场进行配置的,可以适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算;若完全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政府可以做购买服务的预算,借助社会力量解决。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带来的影响

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主要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分为会计影响和发展趋势影响。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在理论界与实践探索中普遍得出的结论。具体可表述为两个方面,分别是政府采购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首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预算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支出与收入进行反映,预算的核算对象是预算单位的预算资金,新预算法将基建预算单独核算,这就需要将基建单独作为会计科目。同时目前提倡细化预算,这可能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会计科目;另一方面零基预算“是近年来实行的新预算方式,但是零基预算“相比增量预算,需要提供收支财务数据与时点数据,这对事业单位会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此外,公益性质与行政事业单位要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而生产经营性质的单位要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其次就政府采购制度而言,实行的是采购资金必须由财政部门进行统一支付,这主要是由的预算单位的采购项目的复杂性决定的,这样就直接导致了资产的流动与资金的流动不能保持一致性。近年来政府采购的预算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目前财政预算会对财政资金的支出进行统计,结合金额与项目进行预算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事业单位会计的真实性,简化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最后就国库单一账户制度而言,就是各部门的资金均由国库进行统一支付,这可以直接实现对各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优化资金资源的使用,同时国库单一账户也会为各事业单位出具报表,这也实现了双向的预算控制,而且在实行单一账户后,资金的流转程序发生了改变,提升了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效率,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质量提出了挑战。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发展趋势的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发展趋势影响也是重要体现之一。首先实行单一账户制度后,财政总预算会计与政府总预算会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将事业单位分为三大类,也就意味着将政府中经营性质部分与非经营性质部分进行剥离,行政事业单位与公益性质的单位要转变为非盈利性质的单位,生产经营性质的单位要转变为企业性质,转变为具有盈利性质的单位。其次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核算范围具有重要影响,对公益性质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核算范围目前不包括固定资产,但是对生产经营性质的单位而言核算范围要包括固定资产,这会对事业单位采购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产生一定影响。最后对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及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公益性质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大于经济效益,一些经济行为会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而就生产经营性质的单位而言,一些经济行为都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

三。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针对不同性质的预算单位采用不同的预算体系针对不同性质的预算单位采用不同的预算体系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的对策分析。首先要引入权责发生制,但是并不是所有预算单位,而是针对生产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这样能够更科学的量化事业单位经营生产指标,而对公益性质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仍然延续收付实现制。其次预算指标也要进行区分,对公益性质与行政事业单位要采用量化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但是定性指标占比更大;对生产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要采用量化指标,更多的是严格按照绩效评估。最后就生产经营性质事业单位而言,可以采用自负盈亏的模式,脱离统一支付方式,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目标,激励事业单位员工。总之,针对两种不同性质的预算单位要采用不同的预算体系,这样才更能发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控制作用。

(二)分类进行事业单位预算人才的招聘。培训与评估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导致了预算相关的许多方面均发生了变化,其中也包括人才培训与招聘的变化。首先在员工培训方面,生产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需要培训员工获得经济效益。服务客户或者消费者的技能,习更偏重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而公益性质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培训员工获得社会效益。服务普通大众与人民,习更偏重于非盈利组织会计方面。其次在员工招聘方面,生产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着重要考核应聘人员的营销能力和生产能力。或者是管理能力,主要采用面试的形式;而公益性质与行政事业单位着重考核应聘人员的协调能力,主要采用全国统考与面试的形式。最后在预算评估时,生产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主要评估的是员工或者部门的绩效,超额完成可以获得奖励;公益性质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评估预算的完成情况,对于超额完成并没有奖励,这也是二者在决算时的评估标准不同。总之,事业单位预算人才的招聘与培训及预算评估均要根据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采用不同的方法。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提出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治理的思维方式。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公益性质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与生产经营性质事业单位,可以总结为盈利性质事业单位与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其中盈利性质事业单位偏重于企业性质。虽然预算制度改革在理论界一直是关注的热点,但是却鲜有以双层次“这样的视角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研究是对现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研究的补充,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思路。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本文并没有进行更加详细的阐释,只是对其影响与对策分别例举两方面,建议后续研究可以予以完善。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角度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角度谈预算會计制度改革【3084字】: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4913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