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会计论文 >

會计类专业税法”課程的教學改革【3293字】

时间:2023-03-14 22:49来源:毕业论文
會计类专业税法”課程的教學改革【3293字】

会计类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5


会计类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56

1税法“课程的设置

税法“是会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接触税法是不可避免的,一要知道企业论文网需要交哪些税?国家怎么规定的?二要知道这些税如何计算?如何核算?如何申报缴纳?三要知道如何进行合理节税?如何纳税筹划?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税法“不是单独出现,其基本内容涵盖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科目中;在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考试中,税法“也不是单独出现的,其主要内容涵盖在初级经济法。中级经济法考试科目中;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税法“作为一门考试课程单独出现。在会计类专业教学中,税法“课程首先是必须开设的,无论中专。大专还是本科;其次,其位置应该放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再次,其开设课时应该一周六节;第四,不同层次授课内容应该繁简有别,中专基本。简单,本科多而全,大专居中。

2税法“老师的配备

目前的税法“课程就内容上来说,大量是法律条文。其对应的教材因不同编者水平不一样或不同层次教学使用也有区别,期间除了贯穿大量的法律条文外,也有实例及计算。但对于老师来说,在讲解大量的法律条文时,如果不与会计结合起来,它就是一些干巴巴的说辞,不好理解,不好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所以税法“课程的老师必须对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特别熟练,否则讲不好税法“课程。此,税法“课程的老师最好是会计类专业毕业,平常既教会计类课程也教税法课程,隶属于会计,或会计系,或会计教研室。学好税法“的最高境界还不是会计与税法的结合,而是会利用税法帮单位理财,会帮单位纳税筹划,这样做一方面维护了单位利益,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国家的法律意识,不但不影响税法的地位,反而会加强税法的地位,从而使国家当局利用税法进行的宏观调控更加有效。

3税法“教学的实施

3。1会计贯穿法

会计应该贯穿税法教学的全过程。与会计结合,才能讲透税法“。分散在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关于涉税的会计处理,已经将税法的规定融进去了。在讲到税法规定相应内容时,用带领学生回顾的方式,通过回顾对应的会计处理来印证。解读税法的规定,让学生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会计中的涉税处理为什么那么做原因来源于此。如税法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与消费型增值税的核心区别在于:生产型增值税在计算应纳增值税额时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但消费型增值税在计算应纳增值税额时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在讲到这个内容时,用学生过去学过的会计处理一下就说明白了。如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一批设备,买价10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全部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学生肯定回答:

借:固定资产――设备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0

那老师就可以说,这就是目前税法规定的消费型增值税对应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价款对应的进项税额可以单独列示,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扣除。而生产型增值税,因为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价款对应对进项税,其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设备1170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0

像这种情况,税法教学中比比皆是,各种税收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税率。税收计算。纳税申报等,都可以与学过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结合起来。将税法与会计紧密联系起来,一是增加了会计类专业学生学习税法的积极性,二是让枯燥的法律条文有了生机,三是让学生在税法课上又加深理解了会计处理。会计类专业学生学习税法主要是为了将来在工作中使用,而涉税会计处理则是最基本的应用。

3。2纳税筹划法

在讲授税法条文时,可以将纳税筹划贯穿其中。如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百分号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老师可以一方面讲解业务招待费金额的多少对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通过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另一方面讲解业务招待费金额的多少影响企业税负的程度不一样,企业可以根据销售(营业)收入选择或控制业务招待费金额而降低税负。如企业2014年销售(营业)收入8000万元,会计利润总额10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百分号,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70万元。66。4万元。60万元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内容讲解:用业务招待费70万元的60百分号(即42万元)与年销售(营业)收入8000万元的5‰(即40万元)进行比较,得出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二者之中较低者40万元。但会计利润总额已经按照业务招待费用的实际发生额70万元作了扣除,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用会计利润总额1000万元加上多扣除的30万元(70万元40万元)作为计算企业所得税的依据。

第二个内容讲解:业务招待费70万元,其中不能扣除的30万元应负担企业所得税为:30万元??5百分号=7。5万元。即在业务招待费为70万元时,其负担的企业所得税共7。5万元,实际支出共计77。5万元,实际支出的负税比率为10。7百分号(7。5万元/70万元)。如果该企业2014年度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60万元,则60万元的60百分号(即36万元)与8000万元的5‰(即40万元)进行比较的话,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则为36万元,不能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24万元(60万元36万元)。24万元需要负担的企业所得税即为:24万元??5百分号=6万元。即在业务招待费为60万元时,其负担的企业所得税是6万元,实际支出共计66万元,实际支出的负税比率为10百分号(6万元/60万元)。为什么会出现税负程度不一样的情况?原因或道理在于:假设企业2014年销售(营业)收入为X,2014年业务招待费为Y,则2014年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Y??0百分号≤X??‰,只有在Y??0百分号=X??‰的情况下,即Y=X??。3‰,业务招待费在销售(营业)收入的8。3‰的临界点时,企业才可能充分利用好这一税收规定。本例中,业务招待费的临界点是:8000万元??。3‰=66。4万元。66。4万元??0百分号=8000万元??‰。当企业实际的业务招待费70万元大于66。4万元时,不仅仅业务招待费超过其60百分号的部分28万元(70万元70万元??0百分号)需要全部计税处理,而且还要多计税2万元(30万元28万元);当实际的业务招待费60万元小于66。4万元时,因为60万元的60百分号(即36万元)的限额可以全额扣除,只需要就60万元的40百分号部分(即24万元)计税处理。像这种情况,税法教学中有很多可以分析,可以提前预计,可以通过分析来掌控。将税法与纳税筹划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增加了会计类专业学生对税法条款的理解,二是促进了学生对税法条款的活学活用,三是为学生将来走进单位为单位合法节税。有效理财奠定了基础,四是顺应了税法意识,使国家当局利用税法进行宏观调控更加有效。纳税筹划不再是躲躲闪闪的事,而是单位阳光下的事业。税法本身就具有导向作用,研究税法。用好税法正是发挥税法的作用。

4税法“实训的进行

税法“课程除了在内容上与会计实务。纳税筹划结合之外,还有必要对其实施三级实训。第一级:课内分散实训,即针对老师所讲的每个模块。每个税种,单独。分别进行的技能训练,包括计算。核算。填表。申报等,这些可以借助税务软件来完成,避免手工情况下不能反复使用造成浪费。纳税实务中,网络。软件已经普及,教学软件高度仿真。第二级:课程集中实训,即在税法课程结束之后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实训,将税务会计软件与纳税处理。纳税申报软件结合使用,借助一个企业的仿真资料,从税种计算到核算,最后填写申报表,全部内容一气呵成;三是到企业顶岗实习,即在会计岗位完成涉税处理。纳税筹划。

5税法“教材的编写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融税法条款。涉税会计与纳税筹划为一体的教材版本。对于税收的每一部分内容,先是税法规定,接着会计处理,第三纳税筹划。这本书的核心是税法条款,会计处理用来印证税法条款,税务筹划用来解读。研究税法条款。

总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必须在税法“课程之前开设,其中的涉税内容该怎么呈现就怎么呈现,该怎么讲就怎么讲,不能将涉税会计处理略写或轻讲。专门开设税务会计“课程完全没有必要,在税法“课程中重现涉税会计处理既是对税法条文的印证,又是对税法条文的解读,而且发挥了税务会计“课程的作用。在税法课程中融进纳税筹划内容也是在解读税法。研究税法,发挥税法的导向作用。给予了税法“课程这么多的内涵,它已经不适合再用原名,应改名为纳税实务及筹划“。该课程应按照文中最新释义去编写教材。安排课时。组织实训。配备老师。

会计类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會计类专业税法”課程的教學改革【3293字】: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4855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