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会计论文 >

中级會计实务考试主观题命题规律探讨【3165字】

时间:2023-03-12 09:00来源:毕业论文
中级會计实务考试主观题命题规律探讨【3165字】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主观题命题规律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7)10-0132-0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主观题命题规律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7)10-0132-06

一。引言

中级会计实务是全国中级会计师技术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其考试难度相对较大。原因在于该考试涉及知识点众多,综合性和论文网实务性较强,考生受知识水平制约。工作范围所限,使其成为全国中级会计师技术资格考试中公认的拦路虎[1]。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通过该科目的考试,多位学者以及一线的会计职称考试培训专家历年来对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作了深入而持续的研究,例如:高志谦[2]依据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内容所做的调整,对试卷中各题型的命题特征及考点进行了解析,并着重就计算分析题的考点和设计模式进行了预测,相应列举出了典型案例;张志凤[3]凭借其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考试动向的把握,编制了当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的模拟试题,以供考生复习参考;李维清[4]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以3年“为一个周期的命题规律,通过梳理2012―2014年3年的考试真题,观察相应考点的分布情况,归纳出了考点的出现规律“,并据此提出了一套复习策略。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得到了诸多杂志的连年刊载,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再一一列举。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不难看出,现有关于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现有文献几乎都提到了考试的命题规律“,并将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前提来预测未来的考试;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多以过去3年的真题为依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第三,在判断命题规律和考点预测上,研究者或多或少结合了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考试动向的深刻把握,但具有一定的主?^性。

在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大数据思维及其相关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贝叶斯模型分析,来挖掘中级会计实务的主观题命题规律。贝叶斯模型作为一种分类工具和预测工具,在先前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中都有良好表现[5]。与多数的回归方法相比,贝叶斯方法对于变量的总体分布没有要求,而且可以轻松地应对包含不完整的中介变量与相互作用的变量间复杂联系建模。对于样本观察值来说,贝叶斯方法也不要求必须是完整信息,含不完全数据的观察值依然可以用来训练或检测模型,贝叶斯模型具有更优秀的可解释性和更易理解等优点。本文2006年至2016年中级会计实务试卷中的主观题部分,先归纳出各年出现的考点,进而运用贝叶斯模型计算出各个考点出现的条件概率,并根据其相关性运用Netdraw软件绘制出考点关系网络图,试图揭示该科目主观题的命题规律。

二。主观题命题规律研究

(一)主观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分析

2006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10月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鉴于新准则的颁布使得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大纲产生显著调整,因此本文最大程度地选取了新准则颁布以来的考试真题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2006年至2016年共计12套考试试卷(其中,2016年有两套试卷)主观题的梳理,提取了主观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一道主观题往往会涉及多个知识点,即对多个考点进行复合型考查,比如,2006年第五题的第1小题中,同时考查了3个知识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以及债权重组的会计处理,考生只有同时掌握3个知识点才能正确解答此题。有的考题甚至出现了3个以上的知识点,比如2008年第五题的第2小题,同时考查了5个知识点。

(二)各考点出现的频次分析

根据表1所提取的知识点,对其进行汇总分类,将考查相同内容的归类为一个考点。比如在2016年(一)中,第四大题第2小题考查了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以及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处理,笔者在此将其合并为对于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和计提折旧。减值准备。处置的一个考点。对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都作了相同处理。整理后共总结出27个考点,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将27个考点与其出现的年份相对应,并计算出相应考点的出现频次,编制了表3,该表注明了考点。题号及其总计出现的频次。比如考点3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相关转换“在这10年的主观题中总计出现了6次,分别是:2007年第四题第1小题。2010年第四题第2小题。2012年第五题第2小题。2013年第四题第1小题。2014年第五题第2小题以及2015年第五题第1小题。根据出现的频次,考查频次最多的首先是15考点合并报表内部交易抵销分录。投资抵销分录(资产负债表)“以及18考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各考查过8次;其次是23考点固定资产的相关内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以及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共考查过7次。根据出现的频次,考生在准备考试时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高频考点。(三)各考点相关性分析

从表1中可看出,考点与考点之间并非是独立的,考点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接下来就对考点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倘若两个及以上的考点出现在同一年的相同考题中,即为考点之间存在相关性。倘若大于两个考点同时出现,则视为两两相关。根据表3,使用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Netdraw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图像化处理[6],可以得到考点关系图,如图1所示。

下面就图1进行具体分析,可以从相关性的角度将考点分为三类:

(1)独立考点的考查:图中左上方单独的四个点分别是1。10。16和21,表明这四个考点易单独成题,不与其他的考点相关联。

(2)双考点的打包考查:下方单独的两条线说明了9考点和11考点,19考点与20考点易配套出题。

(3)多个考点的混合考查:如果考点的连线越多,说明它与其他考点的相关性越高,最多的是8考点,共有9条线,它与4。5。7。13。18。22。23。24。27考点都有相关性;其次为4和18考点,分别有7条连线。考点的混合考查,对于考生熟练掌握各考点并运用的能力要求较高。

通过图1可以看出考点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并未就其相关性的强弱进行量化。为了明确其相关性的强弱及概率大小,笔者对表3考点数据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分析,出现频次最多的3次,分别为8考点与18考点,8考点与23考点,14考点与15考点。从中提取出出现频次较多(出现的频次数大于等于2次)的关联,列出了表4考点交叉出现矩阵图,横纵坐标为考点编号,矩阵内数字代表两个考点在一年考试同一题中同时出现的频次。从表3已知8考点为高频考点,而表4得出当8考点出现时,18与23考点伴随出现的可能性也较高。这就为考生指明了方向,在备考时进行捆绑式复习。

为了量化分析此问题,对某一考点出现后另一考点交叉出现的情况计算条件概率,若P(A)>0,那么在A发生时B的条件概率可以表示为:

P(B│A)=■

同时,在此项问题的分析中,每一项事件(即每个知识点出现时)构成了完备事件组,根据贝叶斯公式,对任意事件A,P(A)>0,有以下公式:

P(Bi│A)=■=■

根??贝叶斯公式,为了简化得到的答案,除去单独出现的考点1。10。16以及21,以列为条件,可得到表5。从表5中可发现,最大的条件概率为0。28百分号,以第24行第8列带阴影的数据为例,即P(24│8),此数据代表了当24考点出现时,8考点出现的概率。

高概率的事件更易发生,P(24│8)。P(27│8)。P(26│12)。P(17│15)。P(20│19)。P(17│18)。P(24│23)。P(2│25)的概率是最高的,相关性是最强的。

由表4可知,15和18考点出现的频次数是最多的,应当重点关注,行是15的数据代表了15考点出现时,其他考点出现的条件概率,14考点的条件概率最高,所以要重点关注14考点,其次为3和18考点,再次为17和25考点。当18知识点出现时,最有可能出现的是8考点,其次为15和22考点,再次为4。5。7和17考点。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通过表1―表3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15考点合并报表内部交易抵销分录。投资抵销分录(资产负债表)“和18考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出现的频次最多,考生应重点复习。

第二,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Netdraw的分析(图1),可全面看出各个考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将其分为独立考点“。双考点“和多考点混合“三类关系,考生可据此考点地图“制定复习策略。

第三,通过表5条件概率矩阵的分析,P(24│8)。P(27│8)。P(26│12)。P(17│15)。P(20│19)。P(17│18)。P(24│23)。P(2│25)的概率是最高的,相关性是最强的。考生可根据条件概率的大小加强复习相关考点。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主观题命题规律探讨

中级會计实务考试主观题命题规律探讨【3165字】: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4762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