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江苏省城镇化区域差异及发展对策研究(2)

时间:2021-04-12 21:44来源:毕业论文
因此,本文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城镇化差异作具体分析,提出促进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2

因此,本文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城镇化差异作具体分析,提出促进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2  城镇化及其非均衡区域发展理论

2.1  城镇化的定义与内涵

探讨城镇化的定义与内涵是开展江苏省城镇化区域差异及发展对策研究的前提。城镇化通常是指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集中以及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1]。随着城镇化研究的深入,城市的划分标准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城镇化定义的争论依然是众说纷纭。本文梳理的城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城镇化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是一种从农村区域向城市区域的空间转变。第二,城镇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是从农业向非农业的经济活动转变。第三,城镇化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是其不断升级的过程。第四,城镇化从人口学角度分析是人们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第五,城镇化从人类学角度分析是人们伴随着经济、人口、空间等转变,其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第六,城镇化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是城市文明向农村不断扩散的过程。城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不能单纯的从某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而需要从以上六个方面综合理解。 文献综述

2.2  城镇化非均衡区域发展理论

2.2.1  增长极理论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了增长极的概念。他认为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往往是不均衡的。在一定时期内,那些主导经济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往往会形成该地区的一个增长极。法国地理学家布代维尔拓展了增长极理论的内涵。他认为增长极不仅包含了经济因素,还和地理位置相关,那些集聚的城镇往往形成了该地区的增长极[2]。其中,点轴开发理论、网络开发理论就是经济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与应用。

2.2.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缪尔达尔认为“扩散效应”和“极化效应”是造成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其中,“极化效应”是指受到要素收益差异的影响,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3]。随着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拉大,地区性的二元经济结构就逐渐形成。缪尔达尔根据二元空间结构理论,又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优先次序理论。他认为,政府应当鼓励那些具有优势的地区开展经济建设,以此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他指出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宜过大。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2.3  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是在区域经济学理论基础上融合了生命循环论,以梯度来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的一种理论[4]。它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并且随着产品生命周期在空间上推移。在梯度转移理论中,区域往往被划分为低梯度区域和高梯度区域。其中,处于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构成了高梯度区域的产业,而那些处于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构成了低梯度区域的产业。生产力的空间推移是从高梯度区域产业向处于低梯度区域产业推移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空间推移的速度加快,区域间的差距就可以逐步缩小。

2.2.4  倒“U”型理论

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指出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他是在区域空间结构变动分析的基础上融入了时序的元素,运用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倒“U”型假说开展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的理论。倒“U”型理论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的经济不均衡会逐渐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当达到鼎盛时期,区域间就会达到一种均衡增长的状态[5]。  江苏省城镇化区域差异及发展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7316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