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关于社会偏好理论实验研究文献梳理(3)

时间:2021-04-01 21:42来源:毕业论文
2.2不公平厌恶偏好 互惠属于基于动机的(intention- based)社会偏好,反映的是人们对交往过程对等性的关注;而不平等厌恶则属基于配置结果的(distribution- b

2.2不公平厌恶偏好

    互惠属于基于动机的(intention- based)社会偏好,反映的是人们对交往过程对等性的关注;而不平等厌恶则属基于配置结果的(distribution- based)社会偏好,反映的是人们对交往后最终分配结果平等性的关注。和基于动机的模型不同,不公平厌恶模型假设参与人只关注结果是否公平,意味着参与人不仅要关心自身的利益,还需要关心他人的收益。当对方的收益超过自己时,会嫉妒,从而去损害别人的收益;当自己的收益高于对方时,会牺牲自己的收益去缩小差距。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关心分配结果这类模型认为人们只关心物质利益分配的结果,但是却不仅仅只在意本人分到的物质利益。Charness和Rabin(2002)提出了一个包括个人公平偏好的简单线性效用函数。假设物质利益在A和B之间进行分配,B所得大于A所得时的权重参数为定义为a,B所得小于A所得时的权重参数定义为b。通过a和b在区间[-1,1]内的不同取值,将基于分配结果的公平偏好模型分为不同的类型。a为正值,就相当于仁慈系数,a越大,说明B越不愿意接受A和B之间的分配,即便这样的分配有利于B;a为负数,相当于贪婪系数,说明B希望自己的收益大于A的收益,而且超过的越多越好;b为正值,相当于嫉妒系数,b的绝对值越大,B就越不能接受自己的收益比A的收益少;b为正值,相当于大方系数,b的值越大,对于A的收益比自己多,B表现得越大方。

基于分配结果的不公平厌恶偏好主要是将具体的分配结果作为是否公平的依据,并将其纳入传统的效用函数中。经典的对不公平厌恶偏好进行研究的模型是Fehr和Schmidt(1999)的模型,简记F&S 模型。模型假设:提议者准确的知道响应者的αi 值分布或者分布的概率;参与者是风险中性。效用函数为

关于社会偏好理论实验研究文献梳理(3):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7237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