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路径研究(2)

时间:2020-09-17 17:28来源:毕业论文
产业集群化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经济现象。目前,我们国家对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研究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毛广雄(2010)从产业集群化转移现实

产业集群化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经济现象。目前,我们国家对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研究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毛广雄(2010)从产业集群化转移现实入手,厘清了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内涵、动因、模式及效应[1]。吉敏、胡汉辉(2009)认为,产业集群化转移是在企业关系网络不变的情况下,本土产业集群内企业资金、技术的向外流动[2]。朱友华、孟云利(2008)认为产业集群化转移是一种“分散的集中”,并总结出了四种产业集群化转移的路径形式[3]。

总而言之,产业集群化转移是一种产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最优化而使关联产业群体发生移动的现象。它的转移比一般的产业转移过程更为复杂,涉及到的产业部门也将更宽广。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借鉴产业转移概念,将产业集群化转移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产业集群化转移是指一个产业集群在地理位置上的移动所带来的空间分布变化。广义的产业集群化转移是指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化程度在一定时间内较其他地区增加或降低的现象,从而来判定是否发生产业集群化转移。

近年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5.000万亿元,比上年环比增长15.000%,位居全国首位。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省内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路径,对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转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指导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2  基本概念与数据方法

2.1  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资金,以及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产业[4]。该产业具有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大,产品更新换代快,资本投入大,风险高,具有战略性等特征。目前对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的界定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产品科技含量,对于科技含量一般从科技研发强度上去衡量:一是从开发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二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

1994年,世界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专家,对利用研发强度指标判别是否为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规定,把研发强度大于7.100%的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小于2.700%的为低技术产业,在2.700%与7.000%之间的为中技术产业[5]。

目前,我国依据OECD高技术产业目录对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94)确定了4大类22个小类产业目录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目录[6]。2012年江苏省结合实际,参照国家分类标准修订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分类目录,其统计范围主要包括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电子及通讯设备、生物医药、仪器仪表、电气设备、新材料软件、新能源制造业等九个门类。本文结合江苏省实际,主要选取制造业中的医药、专用设备、电器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五个行业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加以分析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路径。

2.2  产业集群化转移测度原理

根据上述的相关定义,设计了一组产业集群化转移的模型,说明本文利用的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原理。

如果在t0时间,将M产业在A、B两地之间进行比较,如果A地是相对优势产业并以形成产业集群、B地是相对劣势产业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但是经过一个时间后,到了t1时期,M产业在A地变成了相对劣势产业,产业集群效应在减弱。在B地成为相对优势产业并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在A、B两地之间出现了产业集群化转移,M产业的发展中心从A地转移到了B地。但是在实际研究操作过程中这种模式有局限性,因此本文结合广义的产业集群化转移定义,将产业集群化转移的测度方法进一步扩大。即在一段时间(t0—t1)后,A地的M产业仍然保持着集群优势,但 A、B两地之间该产业上的集群化差距正在缩小,出现了A地M产业的集群化优势减弱,B地M产业集群优势逐渐加强,B地正在不断形成产业集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在A、B之间发生了产业集群化转移[7]。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路径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6071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