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生命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2)

时间:2020-08-27 20:15来源:毕业论文
(一)在初中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其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在这

(一)在初中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其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初中生自我调控和合理认知的能力尚不健全,在遇到诸如生活无趣、情感矛盾、学习压力大、社会化障碍等问题时,便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变得脆弱无助,进而产生暴力或轻生的念头。生命教育则能直面初中生自身情感和认知发展状况,帮助他们对现存困惑产生正确认识并且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从而让学生学会培养生命意识,体验生命过程,进而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内容设置和目标取向上都与生命教育高度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使社会成员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4] 从内容上来看,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围绕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正确处理我和他人还有集体的关系;如何认识我和国家、社会的关系这三部分内容展开,以自我为核心,注重学生对于生命的切实体验,从我出发来认识周边的人与事,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重在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精神、健康的心理。生命教育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的提升。费尔巴哈曾指出:“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5]对比后不难发现,两者在追求学生身心和谐统一,以学生个人生活幸福为终极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生命教育重在对学生情感生活的关注,重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重在对现有德育效果的优化和完善,但是考究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却发现在这些环节存在着突出问题,生命教育在这一课程中缺位的现象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品德教学目标浮于形式,知情意行不统一

   真正的品德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知、情、信、意、行的统一。但传统的品德教学目标却因为过度关注知识目标而呈现出一种知情不统一,知行相脱节的尴尬状态,多数学校重知识灌输,轻情感教育和生活实践。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方面的教育,知情得不到统一,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对生活真实的感悟,又怎么会有真正的道德认知并且把它外化到行动中去?品德教学目标浮于形式,学生就变成了只会死记硬背道德知识的考试机器,对于生活基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表达和满足。由此带来的是学生行为缺乏自觉性和责任感,课上学习一套规范知识,课后仍旧我行我素,即使按照课上的实践出来,也往往漏洞百出,使学生形成了表里不一、言行分离的“双重人格”。

    (二)品德教学内容存在学科化、功利化倾向,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倾向于把品德教学的内容学科化、符号化,无形中将品德教学异化为知识传输的一种工具,人为地割裂了品德教学内容和具体生活实际的联系。“生命是教育发生的原点”,[6]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目的,也必须回归生活、应用于生活,否则本末倒置,失去了原初的意义。 同时,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向导,品德教学内容日趋功利化,育德环境失衡。鲁洁教授认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教育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这个外部物质世界,在致力于传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的同时,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教育”,[7]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品德教学的价值被边缘化、功利化,道德相对主义凸显,在这种德育逻辑下,很难想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个“完整的人”。 品德教学的真正价值是应然和实然的辩证统一,是对于生命、生活意义的追问以及对于实际生活的思考,两者作为生活的不同向度是缺一不可的。 生命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937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