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其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3)

时间:2020-07-25 10:41来源:毕业论文
而生物新课标改革提倡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素质教育,我们说,知识是永远学习不完的,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更应该去学会学习,培养各种能力,

而生物新课标改革提倡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素质教育,我们说,知识是永远学习不完的,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更应该去学会学习,培养各种能力,以及思维和情感维度的渗透。所以本文主要研究思维导图这一科学方法,应用到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它对学生一种思维能力会有如何地影响的研究。

2 思维导图的概述及研究综述

2.1 思维导图的概述

2.1.1 思维导图的基本原理

思维导图是将大脑的思考模式运用到学习和思考中的高效的思维工具,首先由一个中心点向四周无限地发散,通过核心概念扩散到二级关键词以及三级关键词……,不断的发散思维,然后建立各个思维(各级概念)之间的联系[1]。也因此概念图日渐被人们所关注,它形象直观,易于分辨和掌握,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是常用的一个方法,且其教学效果颇佳。

2.1.2 思维导图的起源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T Buzen)在20世纪70年代由提出的 [2]。他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及潜能过程中,发现艺术家达.芬奇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 [3]。由此,东尼.博赞受到启发,他从记忆、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入手进行研究,开始思考研究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的知识领域:思维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记忆技巧?帮助思维记忆的技巧有哪些?有没有可能存在开发新的思维技巧或总体方法?

随后东尼.博赞进行了实验,他对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结果是那些原本将被放弃的学生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实验中,他逐步设计出了全新的笔记形式---从某一个中心主题出发,发散开去二级主题,进而再衍生出更多的子主题,然后将这些主题配以文字与图像、线条与色彩相结合,来提高人们的视觉化能力[1]。在此期间,他与巴利的思想不谋而合,共同研究创作,他们使用思维导图完成《思维导图》的写作。在1974年,“思维导图”由于《启动大脑》一书的出版,首次正式被引入世界。2000年,成立了“思维导图协会”,其目标是在世界普及发散思维、思维导图和大脑知识[4]。历经一个四十多年的发展,它从一个小小的笔记方法转化成一种思维工具,到现在,它在全世界盛行,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5],尤其对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颇为重大[6]。

2.1.3 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又可以被称为“心智图”、“脑图”。它是一种思维工具,依据全脑的概念,调动左右脑各自的不同功能,并运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用相互连接的支线将各个级的概念的关系表现出来。

2.1.4 思维导图的特点

(1)思维导图有一个核心概念在其中央,由核心概念发散开来,使信息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呈现的是整个思维的过程。

(2)画图时,更多地采用线条和图形而不是单一的文字,发挥联想,用生动形象的信息来表达。

(3)具有个人色彩,每个人对于同一主题可以画出各异的思维导图,体现的思想和体验。

(4)强调立体性思考,我们记的笔记是二维的,但是事物的联系使立体的,这种立体的模式可以用思维导图来体现。

2.1.5 思维导图的建构及制作

早期的思维导图是用手工绘制的,后期逐渐发展为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的制作有一定的程序规范,要学习制作一个好的思维导图,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其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689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