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组工作介入单亲母亲家庭亲子关系研究(2)

时间:2020-06-21 21:27来源:毕业论文
(二)选题意义 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最早的对爱和温情的倾心是和对母亲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儿童拥有的最重要的经验,他们从这种经验里认识到

(二)选题意义

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最早的对爱和温情的倾心是和对母亲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儿童拥有的最重要的经验,他们从这种经验里认识到另一个完全值得信任的人的存在。发展儿童的社会感是母亲的责任,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随后的所有的活动。儿童怪异的人格来自于他们和母亲的关系,而且,这种发展所取的方向是母子关系的象征,只要母子关系扭曲的,通常就会发现儿童某种程度的缺陷。因此本文关注的是单亲母亲家庭中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面临的问题及困境,并且把母亲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能否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其后天人格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青少年的诸多犯罪问题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是由于童年时不健康的亲子关系发展导致的,本文介入的是孩子处于12岁以下的单亲妈妈家庭,希望防范于未然。

2、我国对单亲家庭亲子关系的研究很少细化到单亲母亲家庭,因此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单亲母亲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尝试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单亲母亲家庭亲子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工作的介入促进单亲母亲自我成长,为构建支持系统,促进单亲母亲家庭成员和谐相处,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

3、社会工作是一个实践型的专业,只有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不断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才能总结出适合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实务方法之一,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改善单亲母亲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单亲家庭和谐发展,为小组工作本土化总结经验。

(三)相关概念界定

1、单亲母亲家庭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年龄在18 周岁以下或虽然年龄已满 18 周岁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根据主体性别可以将单亲家庭分为单亲父亲家庭和单亲母亲家庭。由母亲和子女构成的单亲家庭为单亲母亲家庭,该母亲可称之为单亲母亲。 填写问卷的被调查者基本都是离异单亲母亲,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离异单亲母亲家庭。

2、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虽然亲子关系因为婚姻关系而生,不过,与夫妻间的婚姻关系相比,亲子关系作为一种血缘联系,显得更为稳定和牢固。 因而,很多时候,在家庭中即使失去一个家长,依靠亲子感情,家庭仍然可以牢固地维系下去。笔者认为单亲母亲家庭中明显的亲子关系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但是对于离异和未婚单亲母亲家庭来说还存在潜在的亲子关系,孩子与非监护人的亲子关系。

(四)理论基础

1、小组动力理论

小组动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勒温创立的,他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小组工作中的小组活动在有类似的需求同质性高的成员间开展,这样的人为小组以小组共同活动作为凝聚力中介。在小组互动中,成员之间的感情得到增进,他们能够相互认同、支持,满足心理需要。小组工作人员要注意小组中的各种影响力量和变量,引导小组创造民主的氛围,催化并提高凝聚力才能让小组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并且良性发展。笔者的小组互动模式以小组动力理论为理论基础。

2、认知行为理论

艾丽思提出人格和情绪困扰的 A-B-C理论。A是直接触发事件;B是人们对该事件所持有的信念系统;C是事件发生之后产生的情绪反应。A并非必然导致C,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B导致情绪后果C。 艾丽思认为每个人与生具有理性、直线思考和非理性、曲线思考的潜能。情绪的困扰来自那些个人的自我挫败的非理性信念。如果驳斥这些非理性的信念和价值观,个人就会产生新的积极的情绪和行为。 小组工作介入单亲母亲家庭亲子关系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510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